傳播學五大奠基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播學五大奠基人,施拉姆拉斯維爾盧因霍夫蘭拉扎斯菲爾德,施拉姆,威爾伯·施拉姆 1907年8月5日生于俄亥俄州的Marietta,1987年12月27日卒于夏威夷檀香山,享年80歲 是傳播學科的集大成者和創(chuàng)始人。人們稱他為“傳播學鼻祖”、“傳播學之父”。他建立了第一個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機構,編撰了第一本傳播學教科書,授予了第一個傳播學博士學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傳播學教授頭銜的人曾任

2、衣阿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并先后創(chuàng)辦了四個傳播學研究機構,,經歷,受家庭傳統(tǒng)的熏陶,施拉姆從幼年起即擅長吹長笛。大學時代他就學于Marietta學院,學的是希臘語和拉丁語,于1928年以最優(yōu)等的成績在該校獲文學學士學位。他是波士頓民用交響樂團中的長笛吹奏者。在哈佛大學學習美國文學,于193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后,在衣阿華大學攻讀美國文學專業(yè)的博士,于193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其先后畢業(yè)于馬里塔學院、哈佛大學和衣阿華大學,分別獲得學

3、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再《波士頓先驅報》、美聯(lián)社當過記者和編輯,后來離開媒體,開始從事新聞傳播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事跡,他是“衣阿華作家筆會”的創(chuàng)始人1942年,他還榮獲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40年代以后,施拉姆的興趣開始由文學創(chuàng)作轉向新聞傳播 1943年,36歲的施拉姆出任衣阿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他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大眾傳播的博士課程以及最早的傳播研究所 申農的《通信的數(shù)學理論》標志著信息論的誕生,對傳播研究產生了

4、重大影響,從而有了施拉姆信息傳播模式,代表作,施拉姆對傳播學的巨大貢獻在于他把美國的新聞學與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在前人傳播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修正并使之系統(tǒng)化、結構化,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學科———傳播學 1949年由他編撰的第一本權威性的傳播學著作—《大眾傳播學》的出版 標志著傳播學的誕生,威爾伯·施拉姆 - 評價,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形成了以施拉姆為學術領袖的施拉姆學派。該學派的興起實際

5、上也就標志傳播學的誕生施拉姆學派是以對傳播現(xiàn)象進行總體而系統(tǒng)的考察而著稱于世。它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傳播學流派,對傳播學全球范圍的興起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傳播學界,施拉姆學派就如同希臘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而施拉姆則是眾神之王宙斯,拉斯維爾,哈羅德·拉斯韋爾(1902-1977),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他對傳播學的貢獻集中在宣傳分析和傳播過程研究等方面 拉斯韋爾出生于美國伊利諾斯州唐尼爾遜的一個牧師家庭。家境優(yōu)裕,藏書甚豐 19

6、18年拉斯韋爾進入芝加哥大學,1922年獲哲學學士學位。之后赴歐洲英、法、德等國著名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其間,他曾去柏林大學學習心理分析學說。在192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經歷,是美國現(xiàn)代科學的倡始人之一 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 在1948年發(fā)表的被譽為傳播學經典論文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中最早總結了傳播的基本過程,提出了“五W”的傳播模式 他主張政治學要側重研究政治權力和權力主體,是政治學權力學派的代表政策科學的積極倡導者,

7、對傳播學的貢獻,首先用政治學觀點對傳播學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是公認的“宣傳和政治符號理論反展的先驅”提出了著名的“5W”傳播模式和傳播“三功能說” 用定量語義學的方法,比較了有意義的政治符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在主要新聞機構的分布,為傳播學研究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哈羅德·拉斯韋爾 - 主要貢獻,1946年,拉斯韋爾和史密斯合著了《宣傳、傳播和輿論》,該書第一次明確使用了“大眾傳播學”的概念 1948年,拉斯韋爾發(fā)

8、表了《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論文一問世便受到了廣泛的贊譽,成為早期傳播學研究的經典成果之一 開創(chuàng)了內容分析法,發(fā)明了定性和定量測度傳播信息的方法論,“5W”傳播模式,拉斯韋爾提出的傳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這五個傳播環(huán)節(jié)通常被稱作5W模式,或稱拉斯韋爾模式5W模式使傳播研究的細化、深化成為可能。拉斯韋爾同時把5W規(guī)定為傳播學的五大研究領域,為后人分門別類的深入研究開辟了廣闊道路第一次為傳播學搭建了一個比較完整、全面的理論構

9、架,從而使傳播學的最終確立成為可能,盧因,庫爾特·盧因,又譯為勒溫,是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其代表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等。他是一位美籍德國猶太人,1890年9月9日出身于維也納,先后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曾到前線參加作戰(zhàn)。1921年,他到柏林大學任教,與格式塔心理學派建立聯(lián)系,并成為該學派的積極倡導者。1933年移居美國,先后在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衣阿華

10、洲立大學任教,擔任社會心理學教授,庫爾特·盧因 - 學術貢獻,庫爾特·盧因是心理學中“場論”和“群體動力論”的最先提出者,并創(chuàng)立群體動力研究中心 盧因的群體動力論對美國傳播學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為傳播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層面和方法盧因對傳播學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提出信息傳播的“把關人”概念,“把關”理論成為揭示新聞或信息傳播過程內在的控制機制的重要理論,霍夫蘭,卡爾·霍夫蘭,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社會交

11、往以及態(tài)度和信念改變的先驅。1916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1942~1945年應美國陸軍部聘請,在美軍中從事軍事教育電影對新兵的影響等研究。二戰(zhàn)后回到耶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霍夫蘭對傳播學的貢獻,第一,它在彼得森、瑟斯頓等學者的基礎上,較完善地把心理學控制試驗的方法用于傳播效果的研究。(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雖然與社會實踐可能有一定的距離,但對傳播的效果仍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預測)第二,他對軍事教育電影的研究不僅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坎特里爾的觀點

12、,而且為打破“魔彈論”的神話提供了更有價值的證據(jù)第三,他注意到影響說服效果的多種因素,尤其是說服者及其發(fā)出的信息者兩個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說服效果的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為“可說服性”這個當代傳播學的重要課題奠定了基礎,關于“說服傳播”,霍夫蘭對傳播與說服、說服能力與說服方法的研究,為傳播學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霍夫蘭對傳播學最突出的貢獻,一是將心理實驗方法引入傳播學研究,二是通過研究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性和復雜性,否定了早期的“子

13、彈論”效果觀。他的代表作有《傳播與說服》、《耶魯大學關于態(tài)度和傳播的研究叢書》等,霍夫蘭 - 人物評價,羅杰斯(E·Rogers,1986)認為:霍夫蘭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傳播研究對傳播社會效果(以態(tài)度改變的程度測量)的重視。說服研究由亞里士多德經卡特賴特至霍夫蘭,遂成為一個直到現(xiàn)在仍非常受歡迎的傳播研究課題霍夫蘭的追隨者、當代說服研究的首領麥奎爾(D·McQuail,1981)估計,每年約有1000種有關說服研究的出

14、版物出現(xiàn),從中仍時??吹交舴蛱m的影子??傊舴蛱m等人的研究項目既是現(xiàn)代態(tài)度改變研究的開端,又是大眾傳播理論若干重大貢獻的淵源,拉扎斯菲爾德,拉扎斯菲爾德(Paul Lazarsfeld)是美籍奧地利人,著名社會學家。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先后獲哲學、人文學和法學博士學位拉扎斯菲爾德是對后來的傳播學研究方法影響最大的一位。1932年,最早在維也納運用實地調查法從事廣播的研究。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應用社會學研究中心,與著名社會學家默頓共

15、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級傳播理論”(后發(fā)展為“多級傳播”學說),為傳播效果、傳播機制研究開辟了道路他還提出了“既有政治傾向的作用”,選擇性接觸機制,意見領袖等很有影響的概念。拉扎斯菲爾德對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傳播學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過不斷改進抽樣調查技術和量化分析方法,為傳播學贏得了來自其他科學的尊重。其代表作有《傳播研究》和《個人的影響力:個人在大眾傳播中的作用》等,與傳播的接觸,二戰(zhàn)時,拉扎斯菲爾德逃亡到美國,幸運

16、地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在普林斯頓大學建立了一個廣播研究中心。他以一種偶然的方式介入到大眾傳播研究,開始了他的傳播研究學術生涯 他利用調查研究、廣播節(jié)目的內容分析、收聽率和其他種類的第二手資料,并且進行了廣播聽眾和印刷媒體讀者之間的比較,促使廣播研究朝著精確的、量化的經驗方向發(fā)展 拉扎斯菲爾德初次涉足傳播領域就顯示出其經驗主義研究的特點:他重視實地調查、重視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力求研究的客觀性、排除可能摻入個人因素的價值判斷,他甚

17、至運用了特殊的工具和分析方法,即“拉扎斯菲爾德—斯坦頓節(jié)目分析儀”和焦點小組訪談,這也是他對經驗主義研究方法論的兩個重要的貢獻,拉扎斯菲爾德 - 評價,拉扎斯菲爾德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作為歐洲和美國之間的一座橋梁 二十世紀中葉傳播學在美國產生后,五六十年代擴展到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早期有四位學者的研究為傳播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保羅·拉扎斯菲爾德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被稱為是經驗主義研究的杰出代表,并在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上有突出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