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地錦草抗HBV活性成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與健康,現(xiàn)有的抗HBV藥物主要為核苷類藥物。該類藥物在臨床上對于抑制病毒復制,緩解病人癥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仍存在不能徹底地清除病毒、停藥易反彈、耐藥性等主要問題。因此,從中草藥中發(fā)現(xiàn)并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抗HBV藥物是重要途徑。
   前期實驗首次發(fā)現(xiàn)中藥地錦草體外具有抗HBV作用,其活性部位為EHE-2和EHE-3。本研究采用HepG2.2.15細胞模型指導地錦草分離純化的

2、方法,深入、系統(tǒng)地開展了地錦草抗HBV活性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評價了黃酮類化合物的體外抗HBV活性,初步分析了黃酮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進一步探討了活性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機理。
   地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id.)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腸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濕熱黃疸、乳汁不通、痛腫疔瘡和跌打腫痛等。
   本研究通過各種色譜分離技術,從地錦草抗HBV活性部位

3、分離得到40個單體化合物,運用MS,1D-NMR,2D-NMR,NOESY,CD和UV等波譜技術,鑒定了其中38個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phyllanthusiin E methyl ester(EHE-2-3-1),短葉蘇木酚酸甲酯( EHE-2-3-2),短葉蘇木酚酸(EHE-2-3-3),1-O-乙基.3,6-0-(R)-六羥基聯(lián)苯二甲?;?('C4)-β-D-葡萄糖苷(EHE-2-3-4),地錦草酮(EHE-2-3-5),芙蘆草素

4、(EHE-2-3-6),橡梳酸雙內酯(EHE-2-3-7),1-(2’,3’,4’,5’-四羥基戊基)-6,7二甲基,喹嗯啉-2,3(1H,4H)-二酮(EHE-2-3-8),沒食子酸(EHE-2-3-10),沒食子酸甲酯( EHE-2-3-11),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EHE-2-3-12),7”-乙基.地榆酸雙內酯(EHE-2-3-13),(1R,9S,11R)-5(Z),7(Z)-二烯-6-羰基-12-羥基.丁

5、香烷(EHE-2-3-14),1-O-甲基-6-O-p-二沒食子酰基-α-D-葡萄糖昔(EHE-2-3-15),1-O-乙基-6-O-p-二沒食子?;?α-D-葡萄糖苷(EHE-2-3-16),1-O-甲基-6-O-p-二沒食子?;?β-D-葡萄糖苷(EHE-2-3-17),(1R,8S,9S,11R)-5(Z)-烯-6-羰基-8,12-二羥基-丁香烷(EHE-2-3-18),地榆酸雙內酯(EHE-2-4-1),短葉蘇木酚(EHE-3.

6、4-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EHE-3-4-2),木犀草素-7-O-(6”-O-阿魏酰)-β-D-葡萄糖苷(EHE-3-4-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EHE-3-4-4),芹菜素-7-O-(6”-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苷(EHE-3-4-5),木犀草素-7-O-(6”-O-香豆酰)-β-D-葡萄糖苷(EHE-3-4-6),芹菜素-7-O-β-D-蘆丁糖苷(EHE-3-4-7),芹菜素-7-O-β-

7、D-芹糖(1→2)-β-D-葡萄糖苷(EHE-3-4-8),芹菜素(EHE-3-4-9),槲皮素-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EHE-3-4-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EHE-3-4-11),鞣花酸(EHE-3-4-12),橙皮苷(EHE-3-4-13),短葉蘇木酚酸乙酯(EHE-3-4-1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13-D-葡萄糖苷(EHE-3-4

8、-16),沒食子酸乙酯(EHE-3-4-17),3,3’-二甲氧基鞣花酸(EHE-3-5-1),木犀草素(EHE-3-5-2)和槲皮素(EHE-3-5-3)。所得化合物中,7個新化合物:EHE-2-3-4,EHE-2-3-5,EHE-2-3-13,EHE-2-3-14,EHE-2-3-16,EHE-2-3-18和EHE-3-4-5;24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該植物分得:EHE-2-3-1,EHE-2-3-2,EHE-2-3-3,EHE-2-3

9、-6,EHE-2-3-7,EHE-2-3-8,EHE-2-3-11,EHE-2-3-12,EHE-2-3-15,EHE-2-3-17,EHE-2-4-1,EHE-3-4-3,EHE-3-4-6, EHE-3-4-7, EHE-3-4-8, EHE-3-4-9, EHE-3-4-10, EHE-3-4-11,EHE-3-4-13,EHE-3-4-15,EHE-3-4-16,EHE-3-4-17和EHE-3-5-1.
   采用He

10、pG2.2.15細胞模型,評價了黃酮類化合物的體外抗HBV活性,首次發(fā)現(xiàn)了4個抗HBV活性化合物(EHE-3-4-2,EHE-3-4-3,EHE-3-4-4和EHE-3-4-5)。化合物EHE-3-4-2體外主要對HepG2.2.15細胞中HBsAg分泌具抑制作用,IC50為20μg·mL·1(44.64μM);化合物EHE-3-4-3體外對HepG2.2.15細胞中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明顯,IC50為75.81μg·mL-1(12

11、1.49μM),對HBsAg分泌抑制率為18.6%(80μg·mL-1);化合物EHE-3-4-4和EHE-3-4-5體外對HepG2.2.15細胞中HBeAg、HBsAg分泌均具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別為34.71μg·mL-1(80.351aM)和16.27μg·mL-1(37.66μM),75.75μg·mL-1(129.71μM)和36.90μg·mL-1(63.18μM).
   初步的構效關系分析結果表明:

12、黃酮類化合物結構中糖基數(shù)量對其抗HBV活性具有決定作用,表現(xiàn)為黃酮單糖苷>黃酮二糖苷,同時也決定了該類化合物的體外細胞毒性,表現(xiàn)為黃酮苷元>黃酮單糖苷>黃酮二糖苷;黃酮母核結構與化合物的抗HBV活性關系密切,呈現(xiàn)出芹菜素單糖苷>木犀草素單糖苷>槲皮素單糖苷;?;〈狞S酮糖苷仍具有較好的體外抗HBV活性,表現(xiàn)為沒食子?;?阿魏?;?香豆?;?br>   地錦草抗HBV活性成分研究的結果表明,通過對活性部位EHE-2和EHE-3的化學

13、成分研究,分離鑒定了38個單體化合物(15個黃酮類、20個酚類、2個倍半萜類和1個生物堿類化合物),其中7個為新化合物,24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該植物分得;通過黃酮類化合物抗HBV活性評價,首次發(fā)現(xiàn)了4個活性化合物,并初步分析了其構效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了體外具有較好抗HBV活性的黃酮類化合物,針對活性化合物開展體內藥效學研究,有希望成為抗HBV候選藥物:該植物的活性部位富含黃酮類化合物,成分集中且體外具有抗HBV活性,開展活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