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國際化大都市擁有數量龐大的MSM群體;河北地處北京與河南之間,早年受到河南有償獻血人群影響HIV從南部傳入,近年來當地MSM人群與北京MSM人群之間聯(lián)系緊密;深圳毗鄰香港,是我國最早的經濟特區(qū),流動人口數量龐大,2012年發(fā)現(xiàn)的新型流行重組毒株CRF55_01B的起源地。本研究利用源自上述3個地區(qū)HIV感染者/艾滋病病患者的血漿標本及其產出的病毒基因序列,采用多種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研究這三個地區(qū)HIV-1毒株的流行和
2、進化特征,并建立新型重組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以期闡明我國不同類型地區(qū)HIV進化特點和流行情況,并為致病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第一部分 北京MSM人群HIV流行動力學研究
本研究旨在分析北京MSM人群中流行的HIV-1毒株的流行動力學以及進化特征。
結果:(1)北京MSM人群中流行的HIV-1毒株包括B、CRF01 AE和CRF07_BC。(2)在全國HIV毒株的ML進化樹中,有3個北京MSM簇(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中分支
3、節(jié)點SH值≥90%,序列數量≥40條定義為簇;如果簇中北京MSM人群的序列數最多則定義為北京MSM簇),即B-1簇、01_AE-1簇、01_AE-2簇,MSM人群序列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2%、64%和41%。在01_AE-1簇內有一個本地簇(01_AE-1-2),其中北京MSM所占的比例(63%)顯著高于01_AE-2簇(P=0.002,x2=9.2972)。(3) B-1簇毒株是經過至少3次傳入事件進入北京MSM人群的,傳入時間是199
4、1年3月(1984年7月~1997年2月)、1994年1月(1990年5月~1999年3月)和1994年12月(1989年5月~1998年4月)。CRF01_AE毒株進入北京MSM人群是經過兩次傳入事件,發(fā)生時間01_AE-1簇為2000年11月(1999年6月~2002年2月)、01_AE-2簇為2000年6月(1999年4月~2001年6月);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5月(2002年9月~2004年1月)01_AE-1簇內形成一個穩(wěn)
5、定的本地簇01_AE-1-2簇。(4)01_AE-1簇突變速率高于其他兩簇,流行特征重塑分析顯示,01_AE-1簇增長持續(xù)至2008年,01_AE-1-2簇增長持續(xù)至2007年,01_AE-2簇從2003年開始增長持續(xù)至2006年。3簇R值(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在2008年左右后小于1,但是刪除01_AE-1-2簇中異性性傳播人群序列后R值在2010年出現(xiàn)回升。
結論:北京MSM人群中存
6、在多種HIV亞型毒株流行,雖然B亞型毒株傳入時間最早,但近年來傳播趨勢趨于平穩(wěn);CRF01_AE毒株傳入時間雖然較晚,但增長迅速,對HIV在北京地區(qū)的流行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因此對CRF01_AE毒株的防控,對MSM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將有助于減少該地區(qū)HIV的流行。
第二部分 河北省不同高危人群中HIV流行毒株的關系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從河北不同高危人群中獲得的106份HIV-1陽性血漿標本,逆轉錄PCR
7、擴增獲得96份標本的gag、pol全長基因片段并測序,使用phyml3.0等軟件分析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特征以及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以期了解不同高危人群之間傳播關系。
結果:(1)對亞型分析結果顯示B亞型為河北最主要的流行毒株(52.08%),之后依次是CRF01_AE(34.4%)、CRF07_BC(6.3%)、C亞型(4.2%)、CRF02_AG(1.0%)、CRF08_ BC(1.0%)以及URF(1.0%)。異性性傳播包含所有
8、發(fā)現(xiàn)的亞型,不同人群中亞型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isher精確檢驗p<0.001)。(2)進化關系分析顯示河北HIV-1毒株可以分為6簇,分別為:2個B亞型簇,2個CRF01_ AE簇,1個CRF07_BC簇和1個C亞型簇,說明河北的HIV-1流行是多次輸入導致。河北異性性傳播人群分散在各個高危人群之中,自身不獨立成簇;各高危人群在進化樹中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相同感染途徑人群聯(lián)系緊密。
結論:河北發(fā)現(xiàn)多種HIV基因型毒株,HIV
9、的流行呈多樣性。異性性傳播與其他高危人群聯(lián)系緊密,HIV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河北HIV毒株的遺傳特征將有助于了解我國的HIV分布及進化特點,同時為我國HIV疫苗設計提供序列信息。
第三部分 深圳市性傳播人群中HIV-1流行毒株的多樣性研究
本研究在2013年采集深圳市HIV-1陽性血漿標本250份,逆轉錄PCR擴增測序獲得198份標本的gag/pol全長基因序列,利用gag與pol全長基因使用最大似然法構建系統(tǒng)
10、發(fā)育樹分析毒株進化特征;使用RIP、genotyping tool、jpHMM-HIV等工具分析URF毒株基因結構。
結果:(1)本次研究的深圳HIV感染者以男性為主(87.37%),平均年齡33歲,以異性性傳播人群、MSM人群為主。與異性性傳播人群相比,MSM人群的平均年齡低(32.5歲)、未婚比例高(81.58%)、學歷層次高。(2)亞型分析結果顯示CRF01_AE與CRF07_BC占總體的69.7%,其次是由深圳起源的C
11、RF55_01B26例(13.13%),其他亞型毒株包括B亞型、D亞型、CRF08_ BC、CRF59_01B以及在性傳播途徑中發(fā)現(xiàn)的13例URF(6.57%),13例URF毒株有9例是由CRF01_ AE、B亞型、C亞型重組而成。異性性傳播人群中包含所有流行亞型以及5例URF。(3)進化關系分析顯示,深圳MSM人群中CRF01_ AE、B亞型毒株系由北京地區(qū)傳入,而后形成人群內部流行。CRF07_BC毒株中深圳本地MSM人群和本地異性
12、性傳播人群關系緊密,不能證明深圳MSM人群與北京MSM人群有直接聯(lián)系;深圳異性性傳播人群與北京地區(qū)MSM人群聯(lián)系緊密。CRF55_01B中MSM人群與異性性傳播人群聯(lián)系緊密,該毒株已經在深圳異性性傳播中流行。在CRF01_ AE、CRF08_ BC中各有一簇由異性性傳播人群組成,比較這兩簇中異性性傳播人群與MSM人群為主的傳播簇中異性性傳播人群的學歷,發(fā)現(xiàn)MSM人群為主的傳播簇中異性性傳播人群普遍年輕、學歷較高、未婚。
結論:
13、深圳HIV-1毒株基因型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包含中國所有主要流行毒株以及深圳起源的CRF55_01B。性傳播人群中豐富的HIV-1基因型使得深圳出現(xiàn)較高比例URF毒株,基因結構相似的兩例URF出現(xiàn)提示該毒株可能已經發(fā)生傳播,對于新型重組毒株的發(fā)生和流行應該予以高度警惕。MSM人群中HIV-1毒株已經向異性性傳播人群擴散,CRF07_ BC毒株、CRF55_01B毒株中MSM人群與異性性傳播人群聯(lián)系緊密,深圳性傳播人群HIV-1防控形勢極為
14、嚴峻。異性傳播簇中異性傳播人群與MSM簇中的異性性傳播人群可能屬于不同的社會階層,這個群體可能主要為文化水平低、經濟收入低、主要從事體力勞動、活動范圍有限的人群,很可能通過低端異性性服務感染。
第四部分 構建深圳流行HIV-1毒株的全長基因克隆
我們從3例深圳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血液樣本中提取純化基因組DNA,擴增獲得HIV-1兩個半分子序列,然后分別進行T載體連接構建質粒,再使用xhoI和AarI限制性內切
15、酶對兩個半分子質粒進行酶切,獲得兩個目的條帶后利用T4連接酶連接,最后轉化包裝成為全長質粒。將對全長質粒轉染293T細胞,ELISA法測定培養(yǎng)上清液中的HIV-1 P24抗原,監(jiān)測病毒復制。
結果:(1)成功構建3個全長克隆(S79745bp、S139720 bp、S159709 bp),S7基因型為CRF55_01B,S13是URF毒株由CRF01_ AE和B亞型重組而成,S15也是URF毒株由CRF01AE、B亞型和C亞型
16、重組而成。(2) S7、S13、S15都是以CRF01_ AE為骨架在2953位至3340位插入B亞型片段,雖然在3732位也都插入B亞型片段,但是S7插入的長度要大于S13和15,而S13和S15插入的B片段長度一致。同時S15在1177位至2005位、4345位至4792位插入C亞型片段。(3)對S13和S15的基因片段來源進行分析,S13、S15中B亞型片段全部來自于CRF55_01B,S15中C亞型片段來自于CRF07_ BC,
17、而骨架CRF01_ AE可能是由CRF55_01B重組而來。(4)經多次轉染均未獲得具有感染性的包裝病毒。
結論:獲得3株深圳HIV-1毒株的全基因組克隆,由CRF01_AE與B亞型及CRF01_ AE、B亞型、C亞型片段重組產生的URF毒株中B亞型片段可能來自CRF55_01B毒株,C亞型片段可能來自于CRF07_ BC毒株,而CRF01_ AE片段也有可能來自于CRF55_01B毒株。全長克隆方法的構建為進一步構建感染性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部分地區(qū)HIV-1流行毒株耐藥性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HIV-1耐藥性毒株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巴州部分地區(qū)和吐魯番市部分地區(qū)不孕癥現(xiàn)況及病因分析.pdf
- 中國部分地區(qū)豬鏈球菌遺傳背景及進化關系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雞貧血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中國部分地區(qū)產NDM耐藥菌的流行及耐藥特性研究.pdf
- 中國部分地區(qū)淡水真菌分類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柑橘衰退病毒基因型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傳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部分地區(qū)節(jié)能減排不樂觀
- 部分地區(qū)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分類
- 新農村部分地區(qū)規(guī)劃實施調查
- 我國部分地區(qū)太陽能光伏最佳傾角
- 中國部分地區(qū)捕食線蟲直菌的研究.pdf
- 中國部分地區(qū)煙粉虱生物型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動物中漢坦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中國部分地區(qū)HIV-AIDS患者脂肪營養(yǎng)不良及代謝異常相關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玉米絲核菌組成和致病力比較.pdf
- 我國中部部分地區(qū)HIV感染者中HBV和HCV感染率的現(xiàn)況研究.pdf
- 貴州部分地區(qū)自制傳統(tǒng)食品化學危害因素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