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廣泛收集基礎地質資料的基礎上,以龍門山前山斷裂帶為研究對象,從其所處的區(qū)域地質背景入手,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并結合室內試驗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其基本構造及活動性特征進行了綜合分析與系統(tǒng)研究。在此基礎上,查明了汶川地震因前山斷裂引起的地表破裂特征;揭示了活動斷裂對地震和次生地質災害的控制作用;探討了活動斷裂的地質災害效應以及地質災害鏈的形成機理;開展了以北川縣城新址作為典型場地的工程地質穩(wěn)定性評價。通過上述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認識:
2、> (1)龍門山前山斷裂帶總體呈NE-SW向展布,走向N35°~45Eo,傾向NW,傾角50°~70°,由北東段江油-廣元斷裂、中段灌縣-江油斷裂和南西段大川-雙石斷裂等斜列而成。在平面上不同分支斷裂大致平行排列;在剖面上構成疊瓦狀構造;在走向上呈現(xiàn)分段性的特征。
(2)龍門山前山斷裂帶活動性具有明顯不均勻性和分段性的特征??傮w表現(xiàn)為:南西段最強,中段次之,北東段最弱。通過對各段活動性的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前山斷裂自
3、晚第四紀以來活動強烈。尤其在5.12汶川地震時,其活動性表現(xiàn)得更為顯著,由南向北依次表現(xiàn)為:瀘定-雙石段較明顯;雙石-灌縣段不明顯;灌縣-江油段明顯;江油-廣元段較不明顯。
(3)汶川Ms8.0級地震致其產(chǎn)生長約72km的單側多點型地表破裂帶。野外地質調查表明,此次地震地表破裂的表現(xiàn)樣式以地表破裂和褶皺撓曲兩大類型為主。典型地段地表破裂分析表明,前山斷裂北西盤相對上沖,具典型的逆沖推覆構造特征,且具有右行走滑運動的脆性破裂
4、特征。
(4)前山斷裂帶地震地表破裂位移量統(tǒng)計分析表明,平均垂直位移為1.25m,最大可達3.6m;平均水平位移為1.05m,最大可達1.7m。垂直位移與水平位移之比在20:17~17:4之間,其平均比值約為2.7:1,由此說明了該地表破裂帶存在逆沖運動分量和右旋走滑運動分量,且逆沖運動分量大于右旋走滑運動分量,故其以逆沖作用為主,右旋走滑作用為輔,顯示了以逆沖和縮短作用為主的地震地表破裂性質。
(5)汶川大
5、地震誘發(fā)的地質災害在區(qū)域空間分布上,具有沿龍門山斷裂帶和河流水系呈帶狀或線狀分布的特征,并且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上/下盤效應及災害鏈效應。典型地質災害研究表明,活動斷裂是地質災害形成的主控因素,地震是其形成的觸發(fā)因素,地質環(huán)境條件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6)北川縣城新址場地區(qū)域穩(wěn)定性較好,屬于Ⅱ類建筑場地。其中,危巖區(qū)及采空區(qū)屬于穩(wěn)定性差區(qū),面積0.3km2,占4.93%;隱伏巖溶區(qū)屬于穩(wěn)定性較差區(qū),面積0.16km2,占2.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3846.龍門山前山斷裂帶綜合物探研究
- 36731.龍門山前山斷裂帶超長周期大地電磁測深觀測研究
- 64512.張家口—蓬萊斷裂帶地震地質特征研究
- 5304.龍門山斷裂帶地殼形變特征及地震斷層參數(shù)反演研究
- 10337.招平斷裂帶金成礦地質特征研究
- 廣西河池宜州斷裂帶的變形特征及地質意義
- 工程地質 斷裂構造
- 龍門山斷裂帶南段地殼的接收函數(shù)方法研究.pdf
- 龍門山斷裂帶彭州段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調查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pdf
- 廣西河池-宜州斷裂帶的變形特征及地質意義_2939.pdf
- 607.祁連山前逆沖斷裂帶古地震識別的關鍵技術研究
- 水庫誘發(fā)地震工程地質研究
- 寧夏海原斷裂帶山前河谷的基本特征及所反映的構造運動.pdf
- 49020.閩東濱海斷裂帶活動特征研究
- 地震災害多發(fā)區(qū)貧困成因與扶貧模式研究——以龍門山斷裂帶為例.pdf
- 秦嶺北緣斷裂帶深部流體特征與區(qū)域地震活動的關系研究.pdf
- 真武斷裂帶西部構造演化特征研究.pdf
- 37768.汶川地震斷裂帶活動斷層綜合物探研究
- 27023.漢留斷裂帶構造特征
- 膠東招-平斷裂帶中段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預測.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