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花鼓是漢民族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民間藝術之一,淮河花鼓是花鼓的典型代表和源起,闡釋淮河花鼓的美學、文化維度可為理解本土藝術的特質,管窺民族文化、美學的民族理念提供些許實驗性推動和藝術理解的啟發(fā)。本選題在充分注意學科相關性、研究對象獨特性和現(xiàn)實性的基礎上,以文化為引線,努力呈現(xiàn)出淮河花鼓的整體性景觀,同時深入闡釋對象的美學和意義維度。
本研究共分五章和一引論。引論部分扼要描述了研究對象的概貌,實施本研究的方法、目標以及相關研究成
2、果的情況,指出研究論題出發(fā)的視角和達到的目的。
第一章將淮河花鼓置于民間藝術的歷史語境,在淮河流域主要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主要文化前提下運用“多重證據(jù)法”析出淮河花鼓的歷史面貌。本部分認為淮河花鼓源于儺、藏于佛、納于賤口音聲人、流布宋代俗藝。它既不是源于秧歌、社火、打夜胡等藝術形式,更不能贊同像認為其“源于宋代”——這種將歷史時期等同于起源的錯誤觀念。抓住淮河花鼓的藝術要素,從花鼓燈與鳳陽花鼓的比較中使兩者的區(qū)別特征顯現(xiàn)出來
3、。
第二章“細描”淮河花鼓的現(xiàn)實展演景觀及其所采取的“魅力技術”。用“細描”的方法盡可能地揭示研究對象的客觀特征,同時兼顧藝術行為者在藝術行為中的地位和影響。提出“扮相”、“武術”、“以目傳情”、“模仿與表現(xiàn)”是淮河花鼓主要采用的“魅力技術”手段,首次論述了“綜合性”、“逆向性”、“鄉(xiāng)土性”、“表演性”是淮河花鼓的主要藝術特征,且用變遷的眼光審視文化藝術制度中的和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命運。
第三章在中西相關美學思想的基礎
4、上闡釋淮河花鼓藝術的美學性。從美國哲學家杜威,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對審美經驗的論述和有關身體的看法入手,分析淮河花鼓所體現(xiàn)的日常的、勞動的農民的身體美學。提出“媚”、“麗”、“諧”、“獷”是淮河花鼓的審美風格和以“玩樂”為核心的民間藝術功能,最后得出淮河花鼓是關于生存、生命、民間真理的審美價值思想。
第四章重點研究淮河花鼓的功能指向。本章認為治療功能、民俗功能和交往功能是淮河花鼓在民間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核心功能。這主要體現(xiàn)在治疫
5、病、散瘟氣,民眾聚會,凝聚和團結群體的作用。從美學之外,文化這個更大的范圍內考察淮河花鼓的主要功能。
第五章發(fā)掘淮河花鼓在文化背景中的意味,論述傳統(tǒng)文化、農耕文化、地方文化對淮河花鼓的影響以及兩者的關涉。道家文化與淮河花鼓具有相同的誕生地,花鼓藝術的審美情趣、樂活意識與真樸的審美觀念契合道家美學思想;農耕社會結構,農耕文化所涵養(yǎng)的身體習性體現(xiàn)在花鼓藝術展演中;淮河災害史,淮河風情民俗這些地方性文化是現(xiàn)代淮河花鼓主要表現(xiàn)的藝術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發(fā)現(xiàn)文化:淮河花鼓的景觀與理解
- 淮河沿岸花鼓燈“燈歌”研究.pdf
- 花鼓文化視野下鋼琴曲花鼓與湖南花鼓的比較研究
- 花鼓文化視野下鋼琴曲《花鼓》與《湖南花鼓》的比較研究_1411.pdf
- [學習]發(fā)現(xiàn)文化與多元文化
- 基于西湖文化景觀特色的植物文化與景觀研究.pdf
- 花鼓燈與戲曲.pdf
- 質量記錄清單(16554)
- 論商洛花鼓戲的文化意蘊
- 文化語境與言語幽默理解.pdf
- 文化與景觀審美
- 媒介文化與景觀的勝利
- 磁村花鼓的舞蹈文化藝術特征
- “豫風楚韻”--從豫南花鼓燈看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融合.pdf
- 景觀的美學文化系統(tǒng)與城市景觀的研究.pdf
- 琴鍵上敲響的“花鼓”——瞿維花鼓與崔世光花鼓在演奏藝術上的對比研究
- 文化的理解與融合-多元文化課程發(fā)展的探討.pdf
- 琴鍵上敲響的“花鼓”——瞿維《花鼓》與崔世光《花鼓》在演奏藝術上的對比研究_21648.pdf
- 對企業(yè)文化的理解與思考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巴—土家”文化新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