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羊蹄上幾種病害的病原鑒定及室內藥劑篩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首次報道了甘草葉斑病、羊蹄葉斑病、羊蹄葉枯病在世界的發(fā)生,羊蹄白粉病在中國吉林省的發(fā)生。詳細描述了三種病害的癥狀及危害情況并對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室內藥劑篩選。 甘草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多從植物葉緣開始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呈褐色圓形斑點,后病斑逐漸擴大呈不規(guī)則形。分生孢子器葉面生,褐色,有孔口,直徑56~150μm,高60~120μm。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單孢,孢子大小4~12×4~8μm。根據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及病菌

2、形態(tài)特征與Phyllosticta屬相關資料對照鑒定該菌為槐生葉點霉Phyllostica sophoricola Hollos。 羊蹄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灰褐色,邊緣褐色,圓形,近圓形,直徑1~4mm或更大。分生孢子器葉面生,褐色,有孔口,直徑90~128μm,高90~120μm,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內含0~2個油球,大小4~8×4~5μm。根據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及形態(tài)特征與Phyllosticta屬相關資料對照鑒定該菌

3、為廖屬葉點霉Phyllostica polygonorum Saccardo。 羊蹄細菌性葉枯病多先發(fā)于葉上,發(fā)病初期葉上形成黑褐色的小圓點,隨病情發(fā)展病斑逐漸擴大呈不規(guī)則形,最后造成葉片凋落。病原菌菌體桿狀,革蘭氏反應陰性,周生鞭毛6根以上,發(fā)酵型,37℃不能生長,5%NaCl能生長,從蔗糖產生還原物質,不能利用丙二酸鹽,馬鈴薯軟腐較弱,不產生吲哚,不產生卵磷脂酶,產生三羥基丁酮,對紅霉素敏感,能從麥芽糖等16種碳水化合物產酸

4、,不能從α-甲基葡萄糖苷、乳糖、松三糖、甘油產酸,對照《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2nd相關部分,將其確定為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屬黑脛亞種Pectobacterinm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1902)Dye1969。 羊蹄白粉病菌絲體在葉的兩面生,少數葉背生,隨著病害逐漸擴展,形成厚或薄的白色粉斑,后鋪滿全葉,后期粉斑中

5、央有黑褐色小粒點。閉囊殼聚生,較少散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屬絲(8~)10~30(-50)根,不分枝或不規(guī)則分枝,少數近雙叉狀分枝1~2次,扭曲狀或曲折狀,閉囊殼直徑(80-)90-120(-131)μm,子囊孢子2~5個,卵-橢圓形,子囊孢子大小(17.0~)19.0-32.0(-36.0)×(11.0~)12.0-17.0(-17.5)μm,分生孢子柱形,大小(25.0~)29.5~30.0(-48.0)×(10.0~)12.5~1

6、6.5(-17.5)μm。 上述四種病害中甘草葉斑病、羊蹄葉斑病、羊蹄葉枯病國內外未見報道。因此,羊蹄和甘草是其相應病菌的新記錄寄主。羊蹄白粉病在吉林省是首次報道。 采用抑菌圈法和生長速率法對2種真菌性病害進行了室內藥劑篩選;采用含毒介質法和抑菌圈法測定了8種抗生素對羊蹄葉枯病的抑菌最低有效濃度和抑菌圈直徑。結果表明福美雙,真細菌斑王對甘草葉斑病、羊蹄葉斑病抑菌效果最好;新植霉素、農用鏈霉素抑菌效果明顯,土霉素抑菌有效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