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 業(yè) 論 文 </b></p><p> 論文題目 淺談如何培養(yǎng)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問” </p><p> 系 (部) 數學系 </p><p> 專 業(yè) 數學教育(計算機方向)</p><
2、;p> 班 級 </p><p> 學 號 </p><p><b> 目錄</b></p><p><b> 摘要2</b></p><p><b> 第一章 引言4</b></p><
3、;p> 第二章 創(chuàng)造合適的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4</p><p> 第三章 營造輕松愉悅,探討質疑的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敢于提問4</p><p> 3.1師生間保持平等,解除學生的恐懼心理5</p><p> 3.2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征5</p><p> 3.3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5&
4、lt;/p><p> 第四章 積極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讓每個學生都樂于提問5</p><p> 4.1培養(yǎng)學生質疑興趣6</p><p> 4.2正確評價,激勵學生大膽提問6</p><p> 4.3讓每個學生有提問的機會6</p><p> 第五章 教師示范,啟發(fā)提問,提示思路和方法,讓每個學
5、生善于提問7</p><p> 5.1示范提問,提示發(fā)現問題的思維過程7</p><p> 5.2交給方法,共同提高7</p><p> 5.3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7</p><p><b> 第六章 總結8</b></p><p><b> 參考文獻9<
6、/b></p><p><b> 致謝10</b></p><p> 淺談如何培養(yǎng)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問”</p><p><b> 摘要</b></p><p>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社會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在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不僅要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更
7、重要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而創(chuàng)造性人才需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不僅僅要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改變學生原來的那種思維定勢! </p><p> 關鍵詞:問題意識 數學課堂 敢問 會問 善問 </p><p> Light on how to cultivate in
8、 the middle class "asked"</p><p><b> Abstract</b></p><p> As the times progress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needs more high-quality talented people, with qualit
9、y education at the core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not only for knowledge-based and more important is to develop the creative talent and creativity, talent is there a need to ask questions, as a in mathematics
10、, in particular the situation,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theory, we should let students activ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Let students dared to ask, will b</p><p> Key Words: Question awareness
11、 Math class Dare ask Can ask Good at asking</p><p><b> 第一章 引言</b></p><p> 在日常的教學中,一些學生習慣于聽從教師指導,聽 清知識講解,然后作業(yè),復習加以鞏固,聽的越來越多,問的越來越少,而且能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或在同學之間的討論解決問題的學
12、生也越來越少,學生的思維定勢逐漸在聽教師講,聽教師問的模式中定格,如今“教師問學生答”成為了大多數教師普遍的課堂教學模式,“無問題提問”也成為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共同特征,在課堂上,學生忙于應付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問題,而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卻消失殆盡,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呢?</p><p> 第二章 創(chuàng)造合適的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p><p> 蘇霍姆林
13、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數學來源于生活,豐富有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 ,激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而且還會把知識當做一種“自我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特點進行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發(fā)現數學問題,是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數學學習,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原教材要求“畫一個三角形與已
14、知三角形全等”,為了能突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選擇了一個實際問題:“有一種三角形工件,標準尺寸如圖,老師也做了一個,但不知道是否符合標準,如果要求你幫助教師檢驗,你需要獲得哪些數據?由于三角形物體學生比較熟悉,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熱情,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問題就在知識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覺到問題無時無刻不存在,如此便可誘發(fā)其問題意識,進而產生思考探索的
15、心里沖動。</p><p> 第三章 營造輕松愉悅,探討質疑的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敢于提問</p><p>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生如果不疑,那只是重復書本的只是,學生不可能有什么新鮮感,讀的是“死書”,要讓書活起來,就要讓學生敢于提問,這就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敢問的激情。</p><p> 3.1 師生間保持平等,解除學生的恐懼心理
16、</p><p> 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教</p><p> 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如果教師在講臺上高高在上,始終與學生形成了距離感,學生心理就可能會緊張,這又怎么敢提出問題呢?所以作為教師,當第一步踏進教室時就要把微笑帶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教師的關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把學生看成是一
17、個發(fā)展的人,要以共同學習的語氣探討問題,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室就在他們中間,也是他們學習的同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教師和學生的零距離接觸、才能解除學生緊張的負重心理、才能形成和諧的課堂。</p><p> 3.2 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征</p><p> 教學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由于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特點,在課堂上不向教師提問的原因很多,諸如:怕提出的問題影響
18、教學;更多的則是怕提出的問題太幼稚,讓人笑話;還有的是確實不鞥發(fā)現問題,無從談起;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及時發(fā)現了問題,要表達自己的見解也需要很大的勇氣。遇到以上情況,教師不能著急,不能埋怨,更不能譏諷,要保護沒位學生的自尊心,更應當有針對性點撥、誘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長此以往,學生才能敢于提出問題。</p><p> 3.3 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p><p>
19、;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提問問題時,有些學生的手仍舉著,一旦這個學生的發(fā)言出了一點問題,這些學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發(fā)舉越高,甚至站起來,向老師請求“我來,我來”,此時發(fā)言的學生往往感到壓力而失去信心,這不利于創(chuàng)造寬松自如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讓學生懂的尊重別人發(fā)言,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養(yǎng)成傾聽別人說完再舉手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氛圍中學習。</p><p> 第四章
20、積極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讓每個學生都樂于提問</p><p> 學生從敢問到樂問是一個需要反復訓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學生有了問的機會后,教師才有可能會培養(yǎng)學生的樂問意識并鼓勵讓學生,問的深,問的妙。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追求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享受到提問的成功和快樂,從而樂于提問。</p>
21、<p> 4.1 培養(yǎng)學生質疑興趣</p><p>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边@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在學中問,在問中學。</p><p> 比如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然后由
22、教師很快的判斷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當師生共同驗證教師的判斷無誤后,學生就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的判斷出一個多位數能被3整除的?可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緣于教師的激趣和創(chuàng)設的良好發(fā)問情境。</p><p> 4.2 正確評價,激勵學生大膽提問</p><p> 對于學生的提問,首先,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星星點點的智慧之火,以微笑的神態(tài)及時給與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有一種
23、愉悅的心理體驗來保持提問的熱情,其次教師應該正確對待恰當處理學生的疑問,想方設法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嘗試提問時,由于知識基礎不一樣,領悟程度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層次不一,有的問題只停留在知識表層,甚至很幼稚,教師對這種情況首先要給與肯定,然后在引導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有的問題對全班學生有幫助,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啟發(fā),以此帶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把學生的問題作為大家討論的問
24、題,并給提出問題的學生以鼓勵性評價,是對學生最高的獎賞,教師只有恰當地處理好學生的提問,適時地鼓勵、評價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提問中嘗到樂趣,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熱情才會越來越高。</p><p> 4.3 讓每個學生有提問的機會 </p><p> 在積極評價的同時,教師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預習時,可把問題寫在練習薄上,開始上課時,讓學生提問,課中鼓勵學生隨時
25、提問,課后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問,這樣,從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維度,保證提問時間,從書面和口頭的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及時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樂于提問,與此同時,要避免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現象,教育學生實事求是,有疑而問,尤其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真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探究的精神。</p><p> 第五章 教師示范,啟發(fā)
26、提問,提示思路和方法,讓每個學生善于提問 </p><p> 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標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學生有了疑問,從敢問、樂問再到善問的遞進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提高的具體表現。教師必須注意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多交流,多反省,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質疑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到要害處。</p><p> 5.1
27、示范提問,提示發(fā)現問題的思維過程</p><p> 有關研究表明:學生提問時善于模仿教師的行為方式,如果教師傾向于提問能增強高水平思考能力的問題,學生同樣會以教師為榜樣。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初始階段,教師應把著眼點集中于自己的課堂提問,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提問,吸引學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并誘發(fā)學生產生一種想要自己提問供大家討論的欲望,教師自己首先要善于發(fā)現
28、問題,善于提問,在發(fā)現問題的方法方面為學生起示范作用,在每一堂課中,教師的提問要向學生展示發(fā)現問題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受到啟迪,感到有法可循。</p><p> 5.2 交給方法,共同提高</p><p> 要使學生善于提問,教師應當適時地滲透一些提問的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提問能力的提高,具體的方法有對比法,逆問法,猜想法,觀察法等等。如:學習直減,退位減,退位減后可以讓學生對比它們之間
29、的聯系與區(qū)別,而當有人提出新奇的想法時,讓學生多問問為什么,教學可能性與測量長度時,讓學生充分的猜想估算等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各種提問發(fā)法,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學生有所感悟,在提問時,也能抓住問題的本質。</p><p> 5.3 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p><p>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時,為了增強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記憶,或知識的擴展,
30、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尤其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懂或難懂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以引導,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嘗試提問,一定要讓他們大膽的提出來,比如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有的學生就要問:為什么是“圍“成,而不是“組”成,為什么是線段而不是射線?有的學生問426-198的簡便運算時426-200+2,為什么是+2而不是-2呢?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抓住了知識的關鍵點,也讓同樣不明白
31、的學生恍然大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b> 第六章:總結</b></p><p>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睕]有問題的數學是枯燥的,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而有趣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努
32、力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p><p> 波普爾說過:“科學只能從問題正式開始……正是問題才激勵我們去學習,去發(fā)展我們的知識,去實驗,去觀察.”沒有問題就沒有創(chuàng)造.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有疑敢問,有疑可問,有疑善問,有疑樂問,才能達到一種不惟書,不惟師,只惟理的境界,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33、lt;/p><p>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提問的藝術,決非通過簡單的指導便可完成。但是,問題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開端,只有使問題存在于整個創(chuàng)新教育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時時處處都有問題,使學生敢問、樂問、善問,才能形成“問”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fā)展。</p><p><b> 參考文獻</b></p><p> [1]蔡慧琴、
34、饒玲、葉存洪主編,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7年</p><p> [2]李秀華、高帆著, 《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jié)》[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p><p> [3]許高厚主編, 《課堂教學技藝》[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年</p><p> [4]托馬斯.戈登著, 《教師成功的11堂課》[M] 知
35、識產權出版社 2007年</p><p> [5]郭香萍、李文娟主編, 《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高效細節(jié)》[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p><p> [6] 袁新良,新課程研究[J] 2008年08期 </p><p> [7] 黃義,數學學習與研究[J] 2009年09期</p><p> [8] 黃慧云,小學數學與學生
36、提問能力的關聯度研究[J] 2010年25期</p><p> [9]綦春霞主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p><p> [10]嚴永金主編,《名師最能激發(fā)潛能的課堂提問藝術》[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p><p><b> 致謝</b></p><p> 在此論
37、文的撰寫過程中,要特別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xx的指導和監(jiān)督,在我寫論文期間,他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這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我做畢業(yè)論文的每個階段,從選題到查閱資料,論文提綱的確定,中期論文的修改,后期論文格式調整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給予我悉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xx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時,本篇論文的寫作也得到了同學的幫助,感謝在整個畢業(yè)設計期間在各個方面給予幫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
- 淺談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畢業(yè)論文
- 淺談數學課堂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淺談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淺談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 畢業(yè)論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
- 淺談數學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 畢業(yè)論文---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 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 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
-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 中學數學畢業(yè)論文--培養(yǎng)中學生解題能力的研究
-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 淺淡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數學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 淺談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
- 淺談英語對中學生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畢業(yè)論文
- 數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淺談開放性數學課堂下學生更有效學習的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