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英語</b></p><p>  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p><p>  一、選題的背景、意義(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p><p>  背景:哈代在其小說中體現的

2、女權意識和又具有男權思維的矛盾自有其時代特征背景。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意義,維多利亞時代也不例外。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過渡時期,此時的英國正經歷著巨大的變化: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在農村從70年代至90年代也相應地爆發(fā)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小農經濟的破產,農民的土地和生產資料被剝奪,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已經主宰了英國的農村,造成小農經濟瓦解,當時的社會秩序被打破,給以農業(yè)勞動為主

3、的各階層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幸。時代在發(fā)展,而正是這種不斷的發(fā)展改變了我們的社會,自十九世紀以來英國和其他歐洲各國相繼發(fā)生的以蒸汽機的發(fā)明為主要標志的工業(yè)革命在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對當時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以及思想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p><p>  哈代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時代,整個社會充斥著傳統(tǒng)的婦女觀念,婦女的貞潔、溫柔、美貌、自我犧牲與順從等所謂的婦女氣質被推崇備至。女性正如

4、女性偉大主義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所指出的那樣,是“第二性”,是他者。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講究風雅、含蓄、克己、節(jié)制等美德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婦女性格中的主要美德之一,是謙卑的自我克制,身居簡出,含蓄,避開公眾的目光...” (王佐良 周鈺良 2006年)。1856年,英國發(fā)動了第一次有組織的女權主義運動;隨后,《已婚婦女財產議案》和《離婚法案》等也相繼頒布。女權運動迫使社會重新看待與判斷婦女的地位和行為。十九世紀的下半葉,一些不

5、愿俯首帖耳、心甘情愿聽從命運擺布的婦女,率先勇敢地沖破家庭樊籬,開始對自由、平等、獨立的爭取,積極參與改革運動。爭取婦女受平等教育機會和就業(yè)機會,爭取支配自己財產的權利以及爭取參與政策等一系列活動是其具體反映。其中教育改革成為中產階級婦女最先關注并付諸努力的領域。教育是婦女產生自立、自信觀念,不再視工作為丟臉的事。教育是婦女得以覺醒的催化劑,是婦女有能力走向社會的前提。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教育改革為英國女性意</p>&l

6、t;p>  近幾十年國內外的哈代小說研究主要呈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哈代小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近幾十年來的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一大批有關哈代小說的研究論文,讓哈代成為國內外最受讀者歡迎的、最受學術界和批評界關注的英國小說家之一。其次,研究者往往能夠自覺地運用當代西方文學批評方法,對哈代的小說進行準確的解讀。本世紀有些文藝批評家在論述哈代的小說時,曾把重點放在哲學思想方面,對哈代的自然法則決定論、內在意志力論、悲觀主義思想和宿命

7、論進行分析;隨著時代和時間的發(fā)展不斷前進,思維內容和方法的發(fā)展勢必使評論者的觀點日益深化,并由此產生不少評論家將重點放在研究哈代的男性視角和表現的女性意識上。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狀況,男權思維占據上風,在當時的文化學界里,大多男性作家都是以男性的觀察視角去對一篇作品賦予意義,哈代也不例外,他以男性視角和話語塑造了苔絲完美的女性形象,但同時,哈代對婦女生活方式和心理有著深刻地理解,對男權傳統(tǒng)限定下的女性懷有深切的同情,而

8、且在女性形象上超越了男權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對比,有研究者在刻畫女性的生活與感受方面表現出了可貴的真誠,描繪了女人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所呈現的</p><p>  小說的結局加強了對女性的同情和關注:男權系統(tǒng)對苔絲進行了審判并處決了苔絲,以次警示世人反抗男權的行為。審判機關產生于權力關系網絡中,通過吊死苔絲,審判機關對苔絲反抗男權的行為進行了矯正,從而獲得了新的權力知識。苔絲被吊死了,苔絲的妹妹被安吉爾培養(yǎng)成他心目中

9、的二元對立女性形象理想美好一端--天使。女性回歸傳統(tǒng),故事開始循環(huán),男性話語統(tǒng)治將繼續(xù),故事結局說明作者對男性化與統(tǒng)治下的現實社會并不樂觀。</p><p>  意義:本論文旨在通過分析哈代的男權思維與女性意識的矛盾從而使我們反思苔絲悲慘命運的深刻原因,使我們更加透徹地去分析苔絲在她短促而不幸地一生中所體現的不朽精神,從而引起我們深刻地思考現代女性地位的轉變以及男女平等問題的殘留。作為哈代的代表作,有其深刻的社會

10、內涵以及深邃的精神實質,這些要素都需要我們做進一步地探討。</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本論文主要從五個部分分析哈代在創(chuàng)作《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的矛盾體現:第一個部分主要介紹哈代的生平簡介、主要小說作品及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同時簡要分析前人對哈代評論綜述。從這個部分我盡可能地向讀者說明哈代的基本情況以及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使讀者對哈代有

11、一定的了解并可以進一步了解哈代對文學做出的貢獻及他的成就。第二個部分主要具體闡述男權思維及女權意識的在維多利亞時期的定義及具體體現。在這里我旨在通過一些名詞的解釋了解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總體大框,為下文中苔絲與安吉爾和亞力克的人物分析奠定基礎,一是我們更加透徹地理解哈代創(chuàng)作的矛盾根源。第三個部分主要從男女主角角度去分析,首先分析亞力克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男權思維的具體體現和安吉爾在理想與現實層次上男權思維的具體體現,接下來我試圖從女主角——苔

12、絲這方面去分析哈代所體現的女權意識,在此我將從兩個方面去探討:苔絲傳統(tǒng)的女性意識和頑強的叛逆意識。從上述的分析中我旨在具體剖析三位主角的人物形象以觀察哈代在這部作品中的男性視角和同情女性的女權意識,他的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淋漓精致地體現在三位主角身上,從而使我們直觀形象地讀出哈代的矛盾心理。第四個部分我著重</p><p><b>  Outline</b></p><p&

13、gt;  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p><p>  摘要:縱觀一個多世紀的文學評論,大多數評論家對于《德伯家的苔絲》的評論集中于探討哈代的宿命論,趨向于分析苔絲本身的悲劇成因,而我認為哈代在文章中深刻體現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似乎是《德伯家的苔絲》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哈代身上體現的當時社會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來揭示《德伯家的苔絲》的精神實質和現代意義。</p>

14、<p>  1、Introduction</p><p>  1.1 哈代生平和小說創(chuàng)作及研究綜述</p><p>  1.2 《德伯家的苔絲》的內容簡述</p><p>  1.3 作品的時代背景:維多利亞時期</p><p>  2、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的定義及其具體體現</p><p>  2.1時代背景

15、下的男權思維:父權制社會 </p><p>  2.2 時代背景下的女性意識:傳統(tǒng)女性社會和女性意識覺醒</p><p>  3、作品中哈代的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的矛盾體現 </p><p>  3.1 安吉爾理想與現實的男權思維體現</p><p>  3.2 亞力克精神與物質的男權思維體現</p><p>  3.

16、3 苔絲屈從忍讓的傳統(tǒng)女性意識</p><p>  3.4 苔絲推翻世俗的叛逆精神</p><p>  4、哈代創(chuàng)作的矛盾根源、發(fā)展方向</p><p>  4.1哈代在《德伯家的苔絲》中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的沖突</p><p>  4 .2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在作品中的發(fā)展方向</p><p><b>  5

17、、總結</b></p><p>  通過對哈代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哈代對女性充滿了同情,但是一個時代必然是賦予了它一定的意義,他無法擺脫當時社會的傳統(tǒng)意識。人們的思維總是隨著時代和時間的發(fā)展不斷前進,思維內容和方法的發(fā)展勢必使我們隨它的評價日益深化,《德伯家的苔絲》正是具備了這一特點,才使我們深深體會它的精神實質與意義,并從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p><p>  三

18、、研究的方法于技術路線</p><p>  通過閱讀與查找資料以及網絡搜尋的方式分析哈代的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在一系列翻閱資料的過程中逐漸對哈代的男權思維與女權意識清晰起來并且有一定的理解深度,從而使我們在閱讀《德伯家的苔絲》時更深刻地理解哈代索要體現的社會意義以及深邃的精神內涵,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一篇3000-5000字的學士論文。</p><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

19、><p>  第一階段:2010年11月15日前確定并上交論文題目。 第二階段:2010年11月中旬-2010年12月底,根據任務書向指導老師提交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2011年1月底前,撰寫提交論文初稿。 第四階段:2011年4月底前,在導師的指導下,繼續(xù)進行論文的寫  作和修改,提交二稿、三稿。 第五階段:20011年5月上旬,打印符合格式的終稿。</p>&l

20、t;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p><p>  張伯香:The Victorian English Literature,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07</p><p>  朱剛: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十月第1版</p><p&g

21、t;  林樹明:多維視野中的女權主義文學批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p><p>  遲秀湘 牛潔珍:迷失、覺醒與抗爭—從女權主義角度解讀<呼嘯山莊>和<德伯家的苔絲>,2001年第11期。</p><p>  王佐良 周鈺良:英國20世紀文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p><p>  5、【英】托

22、馬斯.哈代著:<Tess of the d’Urbervilles>,鄭大民譯,譯文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第3次印刷。</p><p>  6、,徐圣稚:討論苔絲悲劇的根源—覺醒的女性意識與傳統(tǒng)社會的矛盾和沖突,江西宜春外國語學院,2008第12期。</p><p>  楊建玫:從《德伯家的苔絲》看哈代的男權思維和女權意識,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4年一月,第18卷

23、第1期。</p><p>  徐明:主動的反抗者-以女性主義批評解讀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 2009年第4期。</p><p>  袁雪琴,陳兵:從《苔絲》看哈代的女性意識-女權主義的一種解讀,安慰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7年第31期。</p><p>  朱彥:從女性視角重新解讀哈代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20

24、09年第24卷第4期。</p><p>  李璐:被解構的男性主體--《苔絲》中克萊形象的女性主義解讀,安徽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2年第11卷第6期。</p><p>  蔣櫓:《苔絲》中的時代特征與叛逆形象-《苔絲》的女權主義視覺解析,攀枝花學院外國語學院, 2002年。</p><p>  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