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骨傷科特色治療,增城市中醫(yī)醫(yī)院骨科曾偉權主治中醫(yī)師·2010.05·,骨傷科特色治療,大致包括如下幾方面:,1.重視中醫(yī)學的整體觀2.正骨理筋手法3.小夾板外固定方法4.練功療法5.中藥內服外敷療法,1.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在骨傷科的應用,骨科前輩的治學名言:何竹林(1882-1972),廣州人,廣州中醫(yī)學院第一任骨傷科主任,《中醫(yī)骨傷科學》第一版主編。 “中醫(yī)骨傷科醫(yī)師就是中醫(yī)內科醫(yī)師加上一雙懂得續(xù)筋接骨
2、的手。”“中醫(yī)治療骨傷科疾病的特色之一就是強調整體觀念,中醫(yī)內科醫(yī)師的基本功同樣也是骨傷科醫(yī)師的基本功。,何老的主要學術思想(續(xù)),他認為:學習中醫(yī)骨傷科,首先要學習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和歷代骨傷科文獻。如果只重視復位手法和夾縛固定操作而忽視基本理論學習,就會成為一個僅懂得操作的“工匠”,遇到危重癥候便束手無策,甚至誤人性命。,1.1皮肉傷損可導致經(jīng)絡臟腑受害,“皮肉傷損”相當于今之“軟組織挫傷”。其治之法,亦必于經(jīng)絡臟腑間求之,而為之行氣
3、,為之行血,不得徒從外涂抹之之已也。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無論外感內傷,所傷者無非氣血。,1.2跌損從肝求治,夫從高墜下,惡血留于內,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必歸于肝。不問何經(jīng)之傷,必留于脅下,蓋肝主血故也。,1.3傷科整體觀念的總結,氣血俱傷以氣為先,內傷臟腑以肝為主,次壯脾胃,后補命腎。,2.正骨理筋手法,如果說“辨證施治”是中醫(yī)醫(yī)學的特點, 那么“辨證施法”則是正骨理筋手法成敗的關鍵。,2.1施法前提:診斷,中醫(yī)骨傷
4、科十九世紀前對骨折的診斷是以“摸法”為主,同時結合受傷原因,外力情況,局部腫痛,畸形以及摸骨的聲響,以鑒別骨折。古人認為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摸法者,手法中之先行。,2.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是骨傷科整復骨折常用的基本手法,體現(xiàn)出筋骨并重,恢復功能為主的治療觀點。,2.3施法時注意事項:,(1)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2)應用拔伸捺正端提擠按等手法要記住“穩(wěn),準,快”三字,即穩(wěn)定,準確,敏捷。(3)
5、要求達到“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境界。(4)骨傷科手法要眼到,心到,手到,懂得借助自身的體重,腰力,腿力,手力并用。,3.小夾板外固定方法,骨折的固定方法:首先外敷上藥,然后用夾板外固定,是中醫(yī)學治療骨折的大法,也成為中醫(yī)骨傷科獨特的骨折療法。綁扎固定:一般在損傷局部綁扎稍緊而得固定確實,兩端則輕松使氣血流通。要求復診時綁扎固定物不松動不走樣。,3.1注意事項,在固定后 1— 4天內傷肢腫脹明顯 ,要注意觀察肢端
6、動脈搏動以及溫度、顏色、感覺、腫脹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動活動等情況。如出現(xiàn)傷肢持續(xù)性疼痛、腫脹、麻木、發(fā)涼、發(fā)紺、活動受阻等情況 ,應及時到醫(yī)院處理。,3.2注意事項(續(xù)),通過 X線或攝片檢查 ,了解骨折是否移位 ,特別是在復位后兩周內 ,以每周復查兩次為宜 ,如發(fā)現(xiàn)骨折處移位,應及時再復位。兩周后也應定期檢查 ,直至臨床愈合。,4.練功療法(導引),傷科許多疾病通過藥物手法治療后得到痊愈,若要鞏固療效還有賴于導引。因此導引療法是治傷的
7、重要手段,也是鞏固療效預防復發(fā)的必要措施,它貫穿在治傷的整個過程之中。魏氏在治療腰痛時,有時不用藥物,而用幾節(jié)導引方法,腰痛即能緩解。他認為預防腰痛,導引有很好的作用。,4.1練功注意事項,功能鍛煉第一要點:循序漸進。應根據(jù)骨折的穩(wěn)定程度,可從輕微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不能操之過急,若驟然作劇烈活動而使骨斷端再移位,同時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醫(yī)務人員正確指導下不敢進行鍛煉,對這樣的病人應作耐心說服工作。,4.2練功注意事項(續(xù)
8、),功能鍛煉是為了加速骨折愈合與恢復患肢功能,所以對骨折有利的活動應鼓勵病人堅持鍛煉,對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動要嚴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骨折的內收活動,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動,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脛腓骨干骨折的內外旋轉活動等都應防止。,5.中藥內服外敷療法,重點總結四物湯,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以及六味地黃湯等在骨傷科的應用。,5.1氣滯血瘀,行氣為先,用復元通氣散;胸腹脹痛,大便不通,
9、用當歸導滯散;反對一味行氣下血:蓋有氣血已損者,再用行氣下血之藥,復損脾胃,則運氣愈難。,5.2瘀血主肝,用“清肝養(yǎng)血法”,用小柴胡加山梔子,黃芩,黃連,骨碎補以清肝火,次用八珍,茯苓以壯脾胃。,5.3健壯脾胃,內傷下血作痛,脾胃之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外傷出血作痛,脾肺之氣虛,用八珍湯。強調:傷后及時調補脾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補脾以生肌長力,充益氣血生化之源,有助于損傷修復而收全功。,5.4滋補腎命,藥用:杜仲,補骨脂,五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