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 足太陽經(jīng)絡與腧穴,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內(nèi)眼角與手太陽小腸經(jīng)銜接; 在足小趾與足少陰腎經(jīng)相接。聯(lián)系的臟腑器官有 目、鼻、腦,屬膀胱,絡腎。絡脈別走足少陰。經(jīng)別別入于肛,到心,入于項。經(jīng)筋結于臀,挾脊上項,結于舌本。,,第一節(jié) 足太陽經(jīng)絡,一、足太陽經(jīng)脈(一)經(jīng)脈循行,膀
2、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nèi),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 其支者,從膊內(nèi)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nèi),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腨內(nèi),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巔:指頭頂最高處。,耳上角:指耳上方。,肩膊內(nèi):意指
3、肩胛部。內(nèi),指內(nèi)側。,腦:頸之上為頭部, 頭內(nèi)為腦,頸后部稱為項。,膂:夾脊兩旁的肌肉。指當腎俞部進入深部聯(lián)絡腎臟。,挾脊:此支從腎俞處分出挾脊下行,經(jīng)過八髎、 會陽至會陰部,故稱此為會陰之脈。,貫臀:指通過臀下當承扶穴部,直下經(jīng)殷門,至委中。,貫胛:此支從肩胛骨內(nèi)緣,夾脊肉(豎棘?。┩鈧戎毕?, 當正中線旁開3寸。,髀樞:意指髖關節(jié),當股骨大轉子處。,髀外:大腿外側。,腨:腓腸肌部。,京骨:
4、第五跖骨粗隆部,其下為京骨穴。,足太陽經(jīng)絡循行簡示,目內(nèi)眥,上額,巔,耳上角,,,,,入絡腦,還出項(1),肩胛部內(nèi)側,挾脊柱,,腰部,,,入體腔(絡腎,屬膀胱),臀部,,腘窩,,(2)項后,,肩胛內(nèi)緣(旁開3寸),髖關節(jié),,腓腸肌,,外踝后,第五跖骨粗隆,,,,小趾內(nèi),,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結,腨如裂,是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
5、,項、背、腰、尻、腘、腨、腳皆痛,小指不用。,(二)經(jīng)脈病候,踝厥:指本經(jīng)經(jīng)脈循行小腿部氣血厥逆的見癥。,主筋所生?。禾枮榫揸?,行身之后,經(jīng)筋即以 足太陽之筋為首,所以主筋所發(fā)生的病證 。,癲疾: 癲癇等病證。,囟:音信,即囟門部。,尻:音考,平聲,骶尾骨部的通稱。,二、足太陽絡脈,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 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足太陽絡
6、脈:名飛揚,在外踝上七寸處分出,走向足少陰經(jīng)脈。 實證,見鼻塞,頭痛,背痛;虛證,見鼻涕清涕,鼻出血??扇∽闾柦j穴治療。,三、足太陽經(jīng)別,足太陽之正,別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于肛,屬于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入于項,復屬于太陽。,足太陽經(jīng)別:從足太陽經(jīng)脈分出,進入腘窩中,一支在骶骨下五寸處分出,進入肛門,屬于膀胱,散布聯(lián)絡腎臟,沿脊柱兩旁的肌肉,到心臟部進入散布開;直行的一支,循脊部兩旁的肌肉
7、上行,進入項部,仍歸屬于足太陽經(jīng)。,四、足太陽經(jīng)筋,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結于踝;邪(斜)上結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結于踵;上循跟,結于腘;其別者,結于腨外。上腘中內(nèi)廉,與腘中并,上結于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于舌本。其直者,結于枕骨;上頭下顏,結于鼻。其支者,為目上綱,下結于九頁 。其支者,從腋后外廉,結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頁 。其?。盒≈福ㄖ海┲В[痛,腘攣,脊反
8、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第二節(jié) 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腧穴,本經(jīng)一側67穴其中10穴分布于頭項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腧穴,39穴分布于背腰部18穴分布于下肢后外側部,本經(jīng)腧穴主要治療頭、項、目、背、腰、下肢部及神志病. 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癥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攢竹,睛明,眉沖,曲差,1.睛明* Jīngmíng(BL 1) 手、足太陽、足陽
9、明、陰蹻、陽蹻脈交會穴 【定位】 在面部,目內(nèi)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 ● 近視,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色盲,目翳 ● 急性腰痛 【操作】 囑患者閉目,醫(yī)者押手輕輕固定眼球,刺手持針, 于眶緣和眼球之間緩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轉, 以防
10、刺破血管引起血腫;不宜灸。,2.攢竹* Cuánzhú(BL 2) 【定位】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主治】 ● 頭痛,眉棱骨痛 ● 目視不明,目赤腫痛,眼瞼瞤動,眼瞼下垂,迎風流淚 ● 面癱,面痛
11、 ● 腰痛 【操作】 平刺0.5~0.8寸。,3.眉沖 Méichōng(BL 3) 【定位】 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fā)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4.曲差 QūCh?。˙L 4) 【定位】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 連線 的內(nèi)1/3與中1/3交點
12、上。,五處,承光,通天,絡卻,5.五處 Wǔchù(BL 5) 【定位】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旁開1.5寸。 6.承光 Chéngguāng(BL 6) 【定位】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7.通天 Tōngtiān (BL 7) 【定位】 在頭部,
13、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4寸 ,旁開1.5寸。 8.絡卻 Luòquè(BL 8) 【定位】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玉枕,9.玉枕 Yùzh?n (BL 9) 【定位】 在后頭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 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14、#160; 【主治】 ● 頭項痛 ● 目痛,目視不明,鼻塞 【操作】 平刺0.3~0.5寸。,天柱,10.天柱* Tiānzhù(BL 10) 【定位】 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fā)際凹陷中,約當后發(fā)際正中 旁開1.3寸。 【主治】 ● 頭痛,眩暈
15、 ● 項強,肩背痛 ● 目赤腫痛,目視不明,鼻塞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上方深刺。,大杼,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11.大杼 Dàzhù(BL 11) 骨會,手、足太陽經(jīng)交會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谝恍刈导幌?,旁開1.5寸。 【主
16、治】 ● 咳嗽,發(fā)熱 ● 頭痛,肩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風門,12.風門* Fēngmén (BL 12) 足太陽、督脈交會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诙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 傷風,咳嗽 ● 發(fā)熱,頭痛,項
17、強,胸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13.肺俞* Fèishū(BL 13)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谌刈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 咳嗽,氣喘,咳血,鼻塞 ● 骨蒸潮熱,盜汗 ● 皮膚瘙癢,癮疹
18、 【操作】 斜刺0.5~0.8寸。,15.心俞* Xīnshū(BL 15)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 心痛,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夢遺,癲狂癇 ● 咳嗽,吐血,盜汗 【操作】 斜刺0.5~0.8寸。,17.膈俞* Géshū (BL 17) 血會
19、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 胃脘痛,嘔吐,呃逆,飲食不下,便血 ● 咳嗽,氣喘,吐血,潮熱,盜汗 ● 癮疹 【操作】 斜刺0.5~0.8寸。,,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18.肝俞*
20、Gānshū (BL 18)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 黃疸,脅痛,脊背痛 ● 目赤,目視不明,夜盲 ● 吐血,衄血 ● 眩暈,癲狂癇
21、 【操作】 斜刺0.5~0.8寸。,19.膽俞* Dǎnshū(BL 19) 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 黃疸,口苦,嘔吐,食不化,脅痛 ● 肺癆,潮熱 【操作】 斜刺0.5~0.8寸。,20.脾俞* Píshū(BL 20) 背俞穴
22、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拢蚤_1.5寸。 【主治】 ● 腹脹,嘔吐,泄瀉,痢疾,便血,納呆,食不化 ● 水腫,黃疸 ● 背痛 【操作】 直刺0.5~1寸。,21.胃俞* Wèishū(BL 21) 背俞穴
23、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谑刈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 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 ● 胸脅痛 【操作】 直刺0.5~1寸。,23.腎俞* Shènshū(BL 23) 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旁開1.5寸。 【主治】 ● 遺精,陽痿,
24、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遺尿,小便不利,水腫 ● 耳鳴,耳聾 ● 氣喘 ● 腰痛 【操作】 直刺0.5~1寸。,25.大腸俞* Dàchángshū(BL 25) 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當?shù)谒难导幌拢?/p>
25、旁開1.5寸。 【主治】 ● 腰痛 ● 腹脹,泄瀉,便秘,痢疾,痔疾 【操作】 直刺0.5~1.2寸。,27.小腸俞 Xiǎochángshū(BL 27) 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28.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BL
26、28) 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29.中膂俞 Zhōnglǚshū(BL 29) 【定位】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30.白環(huán)俞 Báihuánshū(BL 30) 【定位】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31.上髎 S
27、hàngliáo(BL 31) 【定位】 在骶部,當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一骶后孔處。 32.次髎* Cìliáo(BL 32) 【定位】 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nèi)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33.中髎 Zhōngliáo (BL 33) 【定位】 在骶部,當次髎下內(nèi)方,適
28、對第三骶后孔處。 34.下髎 Xiàliáo(BL 34) 【定位】 在骶部,當中髎下內(nèi)方,適對第四骶后孔處。 按語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作為一組穴位,主治類同,統(tǒng)稱“八髎”。 其中次髎最常用,常用于來治療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36.承扶 Chéngfú(BL 36)
29、【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主治】 ● 腰腿痛,下肢痿痹 ● 痔疾 【操作】 直刺1~2.5寸。,38.浮郄 Fúxì (BL 38) 【定位】 在腘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nèi)側。 【主治】 ● 膝腘痛麻攣急
30、 ● 便秘 【操作】 直刺1~1.5寸。,39.委陽 Wěiyáng(BL 39) 三焦下合穴 【定位】 在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nèi)側。 【主治】 ● 腹?jié)M,水腫,小便不利 ● 腰脊強痛,下肢攣痛 【操作】 直刺1~1.5寸。,40.委中* Wěiz
31、hōng(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主治】 ● 腰痛,下肢痿痹 ● 腹痛,吐瀉 ● 小便不利,遺尿 ● 丹毒,癮疹,皮膚瘙癢,疔瘡 【操作】
32、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41.附分 Fùfēn(BL 41) 手、足太陽交會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诙刈导幌?,旁開3寸。 42.魄戶 Pòhù (BL 42)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谌刈导幌拢蚤_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33、 在背部,當?shù)谒男刈导幌?,旁開3寸。 44.神堂 Shéntáng (BL 44)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3寸。 45.讠意 讠喜 Yìxǐ (BL 45)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诹刈导幌?,旁開3寸。 46.膈關 Géguān (BL 46)
34、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旁開3寸。,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谒男刈导幌拢蚤_3寸。 【主治】 ● 咳嗽,氣喘,盜汗,肺癆 ● 健忘,遺精 ● 羸瘦,虛勞 【操作】 斜刺0.5~0.8寸。,大杼,肺俞,厥陰
35、俞,心俞,督俞,膈俞,風門,41.附分 Fùfēn(BL 41) 手、足太陽交會穴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诙刈导幌拢蚤_3寸。 42.魄戶 Pòhù (BL 42)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谌刈导幌?,旁開3寸。 43.膏肓* Gāohuāng (BL 43)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谒男?/p>
36、椎棘突下,旁開3寸。 44.神堂 Shéntáng (BL 44)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3寸。 45.讠意 讠喜 Yìxǐ (BL 45)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诹刈导幌?,旁開3寸。 46.膈關 Géguān (BL 46) 【定位】
37、 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拢蚤_3寸。,,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47.魂門 Húnmén(BL 47)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诰判刈导幌?,旁開3寸。 48.陽綱 Yánggāng(BL 48)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谑刈导幌?,旁開3寸。 49.意舍 Yìsh
38、232;(BL 49)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旁開3寸。 50.胃倉 Wèicāng(BL 50) 【定位】 在背部,當?shù)谑刈导幌拢蚤_3寸。 51.肓門 Huāngmén(BL 51) 【定位】 在腰部,當?shù)谝谎导幌拢蚤_3寸。,52.志室* Zhìshì
39、; (BL 52) 【定位】 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旁開3寸。 【主治】 ● 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利,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 ● 腰脊強痛 【操作】 直刺0.5~1寸。,三焦俞,腎俞,胞肓,秩邊,53.胞肓 Bāohuāng(BL 53) 【定位】 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
40、寸。 54.秩邊* Zhìbiān(BL 54) 【定位】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 ● 腰腿痛,下肢痿痹 ● 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陰痛 【操作】 直刺1.5~3寸。,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55.合陽 Héyá
41、ng(BL 55) 【定位】 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 【主治】 ● 腰脊強痛,下肢痿痹 ● 疝氣,崩漏 【操作】 直刺1~2寸。,57.承山* Chéngshān(BL 57)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
42、 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主治】 ● 痔疾,便秘 ● 腰腿拘急疼痛,腳氣 【操作】 直刺1~2寸。,58.飛揚* Fēiyáng(BL 58) 絡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當外踝后,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主治】
43、 ● 頭痛,目眩,鼻塞,鼻衄 ● 腰背痛,腿軟無力 ● 痔疾 【操作】 直刺1~1.5寸。,昆侖,仆參,申脈,金門,60.昆侖* Kūnlún (BL60) 經(jīng)穴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 ● 頭痛,項強,目眩
44、,鼻衄 ● 腰痛,足跟腫痛 ● 難產(chǎn),顛癇 【操作】 直刺0.5~0.8寸。《大成》:“妊婦刺之落胎。”,62.申脈* Shēnmài (BL62) 八脈交會穴,通陽蹻 【定位】 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 頭痛,眩暈,失眠,嗜臥
45、,癲狂癇 ● 目赤痛,眼瞼下垂 ● 腰腿痛,項強,足外翻 【操作】 直刺0.3~0.5寸。,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67.至陰* Zhìyīn (BL 67) 井穴 【定位】 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 胎位不正,難產(chǎn),
46、胞衣不下 ● 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 淺刺0.1~0.5寸或點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64.京骨* Jīnggǔ (BL 64) 原穴 【定位】 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 ● 頭痛,項強,目翳,癲癇 ● 腰腿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針刺蹺脈交會穴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pdf
- 八脈交會穴的古今文獻整理研究.pdf
- 針刺蹺脈交會穴治療貝爾氏面癱的臨床研究.pdf
- 針刺從八脈交會穴治療抑郁癥失眠的臨床研究.pdf
- 八脈交會穴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針刺蹺脈交會穴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足內(nèi)翻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針刺任督脈經(jīng)穴和八脈交會穴對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和危險因素分析.pdf
- 4陽經(jīng)特定穴
- 奇經(jīng)八脈與經(jīng)外奇穴
- 八脈八穴及其證治的文獻研究.pdf
- 升陽大法排寒針法及大叉穴整理篇
- “振陽穴”臨床操作規(guī)范與局部解剖結構研究.pdf
- 胸痹寒凝心脈證膻中穴熱圖特征研究.pdf
- 推拿百會穴對陽虛大鼠的助陽效應研究.pdf
- 廣交會2023_廣交會實習報告
- 中醫(yī)基礎背誦小冊(含脈訣、中藥、方劑歌、針灸穴歌)(上冊)
- 廣交會2023_廣交會實習報告
- 針刺蹺脈穴配合康復治療中風后足內(nèi)翻的療效觀察.pdf
- 針刺蹺脈穴為主治療腦梗塞后足內(nèi)翻的臨床觀察.pdf
- 回陽通脈法治療心肌梗塞合并休克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