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游記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石經山訪碑記石經山訪碑記石景芬,字志祁,號蕓齋,樂平縣厚田村(今屬涌山鎮(zhèn))人,生于清嘉慶六年(1801年)。他幼年時穎異勤奮,十余歲已飽讀四書五經和歷代史籍,對書法練習也下過深功夫,他的蠅頭小楷和寸楷在當時縣州學生員中首屈一指,人人夸獎。二十歲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嘉慶庚辰科(1820年)江西鄉(xiāng)試,中了舉人。二十三歲進京應試,中道光壬午科(1822年)進士。殿試時,道光皇帝發(fā)現(xiàn)石景芬的字寫得端莊秀麗,十分欣賞,親自點他為翰林,從此人們都以“欽點

2、翰林”稱呼石景芬。此文出自《誦清閣集》。石經山在房山縣西南五十里本涿鹿郡地曰涿鹿山山生題草漢書地理志清河郡有題縣顏師古注古莎字亦曰莎題山高峻極天白云在半山橫亙如帶故又名白帶北齊慧思僧慮佛教有毀滅時發(fā)愿刻經藏石崖壑其徒靜琬能承師志自隋大業(yè)迄唐貞觀大湼盤經成其夜山吼生香樹三十余本六月水浮大木至構云居寺焉山上雷音洞高丈余四壁刻經四柱刻像卽石經堂也因名石經山俗呼小西天經堂之外有八大洞皆石窻錮閉镕鐵灌樞除遼太平七年至清寧三年續(xù)鐫六百石外計隋唐以前

3、刻經凡一千二百三十石亦釋教中天祿石渠也隋唐石之富未有過此者金石萃編搜羅甚廣謹錄云居寺內四浮圖梁高望王利貞王大悅寧思道所書撰四碑及趙尊仁四大部經記志才續(xù)藏石經塔記其余均未收搨因詳錄查禮游記以待后之好事者查禮字恂叔號鐵橋宛平人粵西太守仕至湖南巡撫芬謁選都門將及二載搜討金石作消遣計?補萃編未備正其訛關己鈔錄十余卷惟房山石經久未收錄庚戌七月廿八日廠肆同積慶攜西域花宮會駐韉重來又值暮春天云居有境真超俗世相未除漫問禪兼愛止仁原一理修儒習釋總隨緣瓣香

4、瞻禮抒虔祝歲稔民安教化宣回客堂啜茶僧永和同往北塔塔旁四角皆有石浮圖門刻侍者內貯石佛東北角李文安造梁高望書碑開元十年東南角田義起造王利貞撰碑太極元年西北角王璬造寧思道書碑景云二年西南角鄭元泰造王大悅撰碑開元十五年皆刻浮圖石壁石刻完好字畫端勁超逸惟寧思道碑有斷裂痕字稍漫漶寺外馬圈門首有遼統(tǒng)和乙巳修寺碑隔河相對墓地有唐咸通八年律大德碑再至南塔卽遼天慶八年續(xù)藏石經四千八十片之處經藏塔下石穴有沙門志才石經幢記又金天眷三年經目石一方二面刻平置塔臺上

5、旁有小石幢年上字漫有孫公高氏合家供養(yǎng)字附近南塔菜園院內有至元年藏經碑沙門德禎撰回至客堂下榻堂有和親王專務清靜題額后有小院流泉穿地幽篁倚天風來戛玉潺湲弄響琴筑交作塵心如洗真人外游也初九日同子欽策仗步行登石經山過河經曬場由草徑行抵山碎石嶙峋逶邐而上半山有茶庵可憇佛像涂泥尚未裝飾再登石級迂回達頂則藏經洞在焉下層經洞二洞外斷碑一兩面刻大般若經咸通十五年旁有二祠相對登山門迦藍殿三間階石小坐同行張全兒已烹茗至矣登雷音洞卽石經堂柱刻千佛俗呼千佛殿門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