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腫瘤的mr診斷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椎管腫瘤的MR診斷,影像科 陳潭輝,日期:2015-11-13,椎管的解剖,,椎管的解剖,,,,脊髓內部結構,,,,椎管腫瘤的影像學檢查手段,X線平片及脊髓造影CT及CT脊髓造影MR 最佳檢查手段,椎管腫瘤的概述,發(fā)生于脊髓、椎管內與脊髓臨近的組織(神經根、硬脊膜、脂肪組織、血管、先天性殘留組織)的原發(fā)腫瘤,或轉移性腫瘤的總稱,約占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的15%發(fā)病率:0.9-2.5/10萬,腦腫瘤1/10部位:胸、頸、腰

2、、馬尾20-50歲為高發(fā)年齡,占一半以上,兒童、老人較少;男性略多于女性。,椎管腫瘤的分類,髓內腫瘤:室管膜瘤、星形細胞瘤、血管母細胞瘤等,約占椎管腫瘤的15%髓外硬膜下(內)腫瘤:神經源性腫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脊膜瘤等,約占椎管腫瘤的60-75%硬膜外腫瘤:淋巴瘤、轉移瘤等,約占椎管腫瘤的15%,不同部位腫瘤的特征,硬膜外腫瘤:椎體骨質改變;硬膜囊和脊髓受壓,蛛網(wǎng)膜下腔變窄;MRI“筆尖征”;腫瘤依附硬脊膜生長。髓外硬

3、膜下腫瘤:脊髓造影示蛛網(wǎng)膜下腔充盈缺損、增寬;“杯口征”;脊髓受壓。脊髓內腫瘤:脊髓增粗,蛛網(wǎng)膜下腔變窄。,,,,室管膜瘤,病理: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終絲等部位的室管膜殘留物。臘腸形紅色或灰紫色腫塊,血供中等,邊緣銳利,可見囊變、出血。腫瘤多沿中央管呈對稱膨脹性生長,其上下端見囊變或空洞。多見于馬尾終絲和頸髓,前者多為粘液乳頭狀型。,室管膜瘤,臨床:為最常見的髓內腫瘤,約占髓內腫瘤的60%。為成人最常見的髓內腫瘤,兒童少見,

4、發(fā)病高峰年齡40-50歲,男女發(fā)病率相當。可合并神經纖維瘤病。癥狀為局限性頸背痛、腫瘤節(jié)段下運動障礙和感覺異常。,室管膜瘤,MR表現(xiàn):大多數(shù)境界清楚,少數(shù)可惡變,境界不清。脊髓呈梭形膨脹增粗,常累及數(shù)個脊髓節(jié)段。T1WI呈等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其內常見囊變、壞死及出血;增強掃描明顯強化,境界更加清楚。可發(fā)生種植轉移及形成脊髓空洞。,,MR0108417 女 36歲,T1WI-Sag,T2WI-Sag,,,MR01084

5、17,T1WI-Cor +C,T2WI-Cor,MR0108417 女 36歲,,,MR0108417,T1WI-Sag +C,T1WI-Sag,MR0108417 女 36歲,,,MR0108417,T2WI-Ax,MR0108417 女 36歲,,L2髓內占位,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WHO(I級),,,MR0115568 男 38歲,T1WI-Sag,T2WI-Sag,,,T1WI-Sa

6、g +C,T1WI-Cor +C,MR0115568,MR0115568 男 38歲,,,T2WI-Ax,MR0115568,MR0115568 男 38歲,,(C3-T1)間變性室管膜瘤伴壞死 (WHOIII級),,,MR0118050 女 50歲,T1WI-Sag,T2WI-Sag,T1WI-Sag +C,,(C3-C6)室管膜瘤(WHOII級),,MR011

7、7315 女 48歲,T2WI-Sag,T2WI-Cor,T1WI-Sag,(C6-T2椎管內腫物)室管膜瘤(WHOII級),幾點討論,室管膜瘤的組織學分型:乳頭型、粘液乳頭型、上皮型、多細胞型(最常見)及混合型室管膜瘤的相關囊變:瘤內囊、腫瘤頭尾端囊變、中央管擴張(脊髓空洞)術后隨訪增強的必要性頸髓室管膜瘤頭尾端低信號影,三種囊變,,室管膜瘤的鑒別診斷,星形細胞瘤:兒童多見,好發(fā)于頸、胸段,累及范圍廣泛,境界不清,多

8、呈偏心性生長,常位于脊髓偏側和后部,出血、囊變相對較少。血管母細胞瘤:多偏于脊髓背側,囊性成分多,可見明顯強化的附壁結節(jié),點狀、索條狀血管流空為其特征。神經鞘瘤、轉移瘤。非腫瘤性病變:多發(fā)性硬化、橫斷性脊髓炎和脊髓梗死等。,星形細胞瘤,病理:沿縱軸伸展,累及多個節(jié)段甚至脊髓全長,脊髓明顯增粗,脊髓紋理消失,血管稀少,脊髓和腫瘤都變硬,分界不清,常見偏心、小而不規(guī)則的囊變,腫瘤的頭端或尾端可合并脊髓空洞癥。多數(shù)為低度惡性纖維型星形細

9、胞瘤(I或II級),III、IV級僅占7-11%。頸、胸髓占75%,腰段脊髓占20%,終絲占5%,星形細胞瘤,臨床:約占髓內膠質瘤的30%,為成人第2常見、兒童最常見的髓內腫瘤,男女發(fā)病無明顯差異常。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晚期可引起神經脊髓功能不全癥狀和體征。,星形細胞瘤,MR表現(xiàn):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上呈高信號,合并出血、囊變時信號不均勻,范圍廣泛,邊界不清;常位于脊髓后部,偏心不對稱,兩端常見非腫瘤性囊變區(qū);增強掃描實性部分

10、強化,一些惡性度低的腫瘤早期不強化,延遲30-60分鐘后出現(xiàn)大范圍強化。,,,MR0109588 男 40歲,,,MR0109588 男 40歲,,,MR0109588 男 40歲,(C2-C7脊髓內腫物)間變型少突星形細胞瘤(WHOIII級),,,MR0088761 男 26歲,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WHOI級),,,MR0064651 女 21歲,(C2-C5)間變型星形細胞

11、瘤(WHOII-III級),室管膜瘤與星形細胞瘤的鑒別,較難意義可叢年齡、部位、累及范圍、強化性質等方面綜合考慮室管膜瘤:小兒少見、馬尾可見、較局限、位于中央、明顯較均勻強化,境界清、預后較好星形細胞瘤:小兒多見、馬尾少見、較廣泛、可偏于背側、不均勻強化,可強化不明顯,境界不清、預后較差,血管母細胞瘤,病理:起源于血管內皮細胞的良性脊髓內腫瘤,由富含血管的腫瘤結節(jié)和囊腫構成,有時瘤壁可見鈣化。囊腫內為清亮黃色液體,實質腫瘤和瘤

12、結節(jié)質軟,暗紅色,富含小血管。局部脊髓膨大,軟脊膜上可見粗大血管匍匐。鏡下瘤結節(jié)內見豐富充血擴張的毛細血管網(wǎng),網(wǎng)間為含脂肪或含鐵血黃素的基質。50%發(fā)生胸椎,40%發(fā)生于頸椎,80%單發(fā),43%內部有囊腫。,血管母細胞瘤,臨床:小腦占83%,脊髓少見,約13%,僅占脊髓腫瘤的1-5%,多于40歲前發(fā)病,20-40歲為高峰,無性別差異。主要癥狀為本體感覺減退,不及時治療可引起進行性偏癱或四肢癱。,血管母細胞瘤,MR表現(xiàn):腫瘤多偏于脊髓背側

13、,脊髓明顯增粗;T1WI為多發(fā)不均勻低信號,T2WI呈大片高信號,隨回波時間延長,腫瘤結節(jié)信號衰減,而囊腫信號更加,囊壁清晰;增強掃描小結節(jié)和實質性腫塊明顯強化,但囊腫不強化。瘤體上下方脊髓內多伴有脊髓空洞。脊髓背段點狀、條索狀的血管流空為特征性表現(xiàn)。,,,MR0092561 女 46歲,血管母細胞瘤,神經源性腫瘤,最常見的髓外硬膜下腫瘤,包括神經節(jié)瘤、神經鞘瘤及神經纖維瘤椎管內神經源性腫瘤中絕大多數(shù)為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

14、僅占1%,神經鞘瘤,病理:起源于神經鞘膜的施萬氏(雪旺)細胞??砂l(fā)生于脊髓各個節(jié)段,腰段略多,頸胸段次之(上崗證教材)、以頸、胸段略多(教科書)。呈孤立結節(jié)狀,有完整包膜,常和1-2個脊神經根相連,與脊髓無明顯相連。腫瘤生長緩慢,脊髓受壓。典型為從硬膜囊向椎間孔方向生長,呈啞鈴狀,相應椎間孔擴大??梢娔易?、壞死和脂肪變性。惡性少見。70-75%位于硬膜內,15%位于硬膜外,同時位于硬膜內外15%,不到1%位于髓內。,神經鞘瘤,臨床:占所

15、有椎管內腫瘤的29%,好發(fā)于20-40歲,無性別差異。主要癥狀變神經根疼痛,以后出現(xiàn)肢體麻木、酸脹或感覺減退??沙霈F(xiàn)運動障礙、癱瘓及脊髓壓迫癥狀。,神經鞘瘤,MR表現(xiàn):T1WI等或略高于脊髓信號,少數(shù)稍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梢娔易?、壞死、出血的信號改變。增強后實質部分明顯強化。,,,T1WI-Sag +C,T1WI-Sag +C,T1WI-Cor +C,MR0109065,,,MR0109065,T1WI-Ax +C,(T

16、12髓外硬膜內)神經鞘瘤,,,MR0109471 男 52歲,,,MR0109471 男 52歲,(T12-L1椎管內腫物)神經鞘瘤伴出血囊性變,脊膜瘤,病理:多數(shù)為良性,多位于髓外硬膜下,直徑多2-3.5cm,單發(fā),實質性,質地硬,以寬基底與硬脊膜相連,腫瘤壓迫脊髓移位變形。同腦膜瘤一樣可分為多型,上皮型最多,切片中可見鈣化。5%位于脊膜內外呈啞鈴形。中上胸段最常見,占80%,頸段15%,腰骶段少見。,脊膜瘤,

17、臨床:好發(fā)年齡13-82歲,平均56歲,高峰年齡為50-60歲。女性占80%。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神經痛等。腫瘤生長緩慢,手術切除預后良好,復發(fā)率10%,極少數(shù)惡變。,脊膜瘤,MR表現(xiàn):T1WI為等或略低信號,T2WI呈等或略高信號,多呈寬基底附著在脊髓背段的硬脊膜上,也可位于前方或側方。很少超過2個節(jié)段。增強后有持久均勻強化,可見脊膜尾征。,,,MR0112485,T1WI-Sag +C,T2WI-Sag,T1WI-Sag

18、,,,MR0112485,T1WI-Cor +C,T2WI-Ax,冠狀位片鑒別硬膜內外好看,病灶是右側還是左側,,,MR0112485,T1WI-Ax,T1WI-Ax +C,,,MR0112485,T1WI-Ax +C,,,MR012842,硬膜外腫瘤,較為少見,占椎管內腫瘤15%,絕大多數(shù)為惡性腫瘤,多由鄰近骨組織惡性腫瘤侵入及遠處惡性腫瘤轉移而來。常見淋巴瘤、轉移瘤,,,,,小 結,首先應鑒別腫瘤相對脊髓及硬膜所在的位置分析病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