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 類 號: 密 級: 學校代碼: 10414 學 號: 2009010531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辭賦在兩漢時期的傳播 辭賦在兩漢時期的傳播 The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of of Ci Ci-Fu Fu in in Han Han Dynasty Dynasty 何
2、杏 院 所:文學院 導師姓名: 鄒然教授 學科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二○一二 年 五 月 I 摘 要 辭賦是我國古代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學體裁。 它產生于戰(zhàn)國, 興盛于兩漢,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兩漢四百多年的時間里,賦體占據(jù)了整個時代的文學重心,無數(shù)文人騷客為之趨之若鶩,上至帝王諸侯,下至游士文人普遍作賦、讀賦、評賦,使賦體文學
3、成為漢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樣式,實現(xiàn)了較為成功的文學傳播。本文從傳播學角度出發(fā),以拉斯韋爾的“五 W”傳播模式為理論基礎,運用文獻研究、比較分析、歸納等多種研究方法對賦在兩漢傳播過程中的傳播環(huán)境、傳播者、傳播媒介、傳播內容、受傳者、傳播效果幾個方面要素進行分析, 以期復原辭賦在兩漢時期傳播情況的原貌, 總結辭賦的傳播規(guī)律。 本文主體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論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接著確定了辭賦的范圍, 說明本文主要是運用傳播學理論
4、和方法討論辭賦在兩漢時期的傳播,不涉及辭賦在漢代以后的傳播研究。 第二部分正論, 也是本文的主體部分, 分別對兩漢時期辭賦傳播各要素進行分析,又分為六章: 第一章論述辭賦在漢代的傳播環(huán)境。 本章運用矛盾的共性和個性辯證關系原理,把傳播環(huán)境相似的歷史時期合并,將漢代分為漢初、武帝至東漢中期、東漢中后期三個時間段,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進行分析。 第二章分析兩漢辭賦的傳播者。 賦家往往既創(chuàng)作辭賦又直接傳播辭賦, 賦家在創(chuàng)作時形成以思考為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辭賦在兩漢時期的傳播_22605.pdf
- 兩漢辭賦“九體”作品研究.pdf
- 先秦至兩漢時期西南鐵器的傳播和發(fā)展
- 兩漢辭賦中的隱逸意識_31498.pdf
- 兩漢時期的“太平”理想.pdf
- 兩漢時期博局圖的神化.pdf
- 兩漢時期匈奴內爭研究.pdf
- 兩漢時期冀州的官吏研究
- 先秦至兩漢時期西南鐵器的傳播和發(fā)展_19204.pdf
- 兩漢時期“教化”到魏晉時期“名教”的演變.pdf
- 兩漢時期質子制度的時代特色
- 兩漢時期非官方的社會教化.pdf
- 兩漢南北朝時期淫祠.pdf
- 兩漢時期傷寒病的地理變遷.pdf
- 兩漢時期西南地區(qū)的教育研究.pdf
- 兩漢時期的瑯邪儒學_5298.pdf
- 兩漢時期墓葬中出土玉璧、玉蟬的研究
- 論兩漢時期的尊老養(yǎng)老傳統(tǒng)_6989.pdf
- 兩漢時期“擇都”觀念及其影響研究
- 先秦至兩漢時期的陰山詩歌與陰山文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