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學校幸福感策略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提升初中生學校幸福感的策略研究提升初中生學校幸福感的策略研究課題設計報告課題設計報告常州市武進區(qū)成章初級中學薛穎娟執(zhí)筆一、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大力倡導“民主”、“和諧”“以人文本”“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中央電視臺就對人民是否有幸福感在全國范圍內做了大量的調查訪問。各個省市的較量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經(jīng)濟總量,人民幸福指數(shù)也進入了考查范圍之內。而學生作為國家、社會的希望和未來

2、,其幸福程度更是要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學校是初中生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他們每天在學校度過的時間至少有8小時,民辦學校的寄宿生在學校的時間更多,一星期要達到五整天的時間。學生大部分的知識和素養(yǎng),乃至人生觀、價值觀、人格的形成基本都是通過學校培養(yǎng)和塑造的,學校教育對其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所以,對以學校生活為主要生活內容的初中生來說,學校生活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獲得學校幸福感,在學校生活中有積極的體驗,從而健康地成長。學校理應把學生

3、的學校幸福感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并貫穿于教育的整個過程。諾丁斯以她五十年做教師和母親的經(jīng)驗認為:“無論兒童還是成人,都在幸福時學得最好。”但是,由于相關教育部門對學校全面考核的制度不夠完善,家長在擇校時對學校的要求更注重學習,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永遠是學校關注的焦點。學校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大多只重視知識傳播。學生在學校生活幸福與否,學校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其健康人格,這些與教學質量關系不大的因素自然收到極少的關注。隨之而來的

4、結果是令人痛心的。近年來我國初中生開始出現(xiàn)各種厭學、逃學、輕生自殺和侵害老師的現(xiàn)象,且這種現(xiàn)象有日益嚴重的趨勢。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我國中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35%的中學生存在著心理異常表現(xiàn)。另一項國內調查表明,25%的中學生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77.9%的中學生有輕度的不良反應。這樣,教育始終難以言說“幸?!?。而我校的初中生的狀況雖然沒有新聞報道中那么糟糕,但如果被問到:“你愛上學嗎?”或“你喜3來進行評價;(2)整體性,

5、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是由許多個因素構成的,包括婚姻、家庭、學習、工作等,所以要衡量一個人的幸福水平,就要對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測量;(3)相對穩(wěn)定性,從短時期來觀察,主觀幸福感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然而長期的跟蹤測量發(fā)現(xiàn),主觀幸福感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或環(huán)境的變遷而產(chǎn)生重大變化。從構成上看,主觀幸福感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認知評價,即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也就是對生活的滿意感;(2)積極情感,包括愉快、高興、輕松、滿足、成就感

6、等正性的情感體驗;(3)消極情感,包括緊張、郁悶、沮喪、憂慮、挫折感等負性的情感體驗。積極情感是主觀幸福感的主要組成部分,4一般來說,一個人對生活整體的滿意程度愈高,體驗到的積極情感愈多,消極情感愈少,那么其主觀幸福感的體驗就愈強。5亦有研究者將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合并為一個維度,稱為情感平衡度。62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理論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理論第一,比較理論。比較理論相信,主觀幸福感是通過現(xiàn)實的條件與某種內在或外在的標準的比較來判斷的。當現(xiàn)實

7、條件比標準好的時候,個體就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當現(xiàn)實條件比標準差的時候,主觀幸福感就較低。比較理論實際上包括社會比較理論、適應理論和自我理論三個子理論。社會比較理論指的是把自己與其他人相比,如果自己好于別人的時候,幸福感就高,反之,幸福感則低。這個理論太簡單,沒有考慮到個體內部的其它標準。適應理論重視的是自己的現(xiàn)在和過去的比較,如果現(xiàn)在好于過去就會感到幸福。自我理論是把現(xiàn)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進行比較,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適應理論。當一個

8、人現(xiàn)實中的自我高于或與理想中的自我一致時,就會有較高的幸福感;若現(xiàn)實中的自我低于或與理想中的自我不一致時,就會感受到壓抑、焦慮、緊張、生氣、沮喪等,主觀幸福感則會降低。第二,目標理論。根據(jù)該理論,一個人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需要得到滿足,將4李幼穗,吉楠.主觀幸福感研究的新進展[J]天津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70—745張雯,鄭日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61—626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